By: Mario Simard 優化 OTDR 和 iOLM 軟件應用程序的性能,應從光路的低反射強度開始考慮。因為較高的反射強度可能會拉長盲區。在測試 FTTx 網絡時,反射強度對性能的影響更為顯著,因為分光器會造成較大損耗。與 UPC 連接器相反,APC 連接器通常維持較低的反射強度,即使在臟污或磨損的情況下依然如此,從而確保最優的測試性能。 OTDR 設計用于處理網絡上的高反射強度問題;但是,如果 OTDR 連接器上始終存在高反射強度,那么所有測試的性能都會受到影響,即使僅在 APC 的鏈路上也不例外。 反射強度對衰減盲區的影響 衰減盲區是一種規格指標,表示在反射點之后,OTDR 信號的光纖背向散射強度返回至低于 0.5 dB 的差值所需的距離。接收器電子器件和光電探測器都會導致在反射后出現恢復區。 在各廠商的 OTDR 規格指標中,衰減盲區的性能通常會被優越的反射條件而掩蓋(–45 dB、–55 dB 甚至 –65 dB,具體取決于 OTDR 制造商)。眾所周知,反射強度水平會直接影響 OTDR 盲區,隨著反射強度的升高,盲區會變得更長。這是因為連接器反射強度可能比 OTDR 測得的背向散射信號強度高出很多數量級。 好的 UPC 連接器反射強度為 –55 dB,產生的信號峰值可能比 5 ns 脈沖的光纖背向散射(在 1550 nm 下約為 –75 dB)高 100 倍。不好的 UPC 連接器(反射強度通常為 –45 至 –25 dB)產生的信號峰值可能比光纖背向散射高 1000 至 100 000 倍。由于反射強度對背向散射的比值范圍如此之大,因此顯而易見的是,衰減盲區高度依賴于連接器反射強度。 ![]() 反射強度對 PON 盲區的影響 PON 盲區的定義與衰減盲區非常相似,不同的是 PON 適用于具有顯著損耗值的事件(而衰減盲區通常適用于損耗可忽略的事件)。與衰減盲區類似,PON 盲區定義為 OTDR 信號的背向散射強度達到低于 0.5 dB 所需的距離。 我們以 1:32 分光器為例。此類分光器的正常損耗大約為 16 dB。假設使用 50 ns 脈沖來測試分光器,分光器之前的背向散射強度為 –65 dB,分光器之后為 –97 dB(因為 OTDR 測試信號在分光器中來回傳輸,所以在經過分光器之后,背向散射強度比之前低 32 dB)。–45 dB 的反射強度比經過分光器之后的背向散射強度高出 2 000 000 倍,該數值非常大。OTDR 檢測器要在 –45 dB 的反射強度之后“恢復”至背向散射強度,需要很長時間。顯然,在反射強度高于 –45 dB 的情況下結果更糟。 ![]() 連接器反射強度:APC 與 UPC 對比 如我們所見,當損耗較大的分光器之前的反射強度高時,PON 盲區會顯著增大。清潔的全新 UPC 連接器的反射強度水平較佳(通常低于 –55 dB)。但是,只要這些連接器磨損或者只是清潔不當,便可能造成反射強度顯著升高。例如,臟污的連接器的反射強度可能比清潔的時候高出 1000 倍。 相反,APC 連接器具有內置斜面插針,本質上具備非常穩定的反射強度。即使磨損或臟污,仍然能夠保持較佳的反射強度水平(通常優于 –50 dB)。 ![]() 反射強度對測量的影響 當 OTDR 和分光器之間的鏈路上的反射強度較高時,PON 盲區會更長。更長的 PON 盲區會限制對靠近分光器的事件元素的區分能力。在下面的范例中,三個事件(標記為 1、2 和 3)在反射強度較高時會被合并在一起。 ![]() 降低擁有成本 測試儀器上出現磨損或臟污的連接器是絕不可取的。UPC 和 APC 連接器在磨損或臟污的情況下都會產生額外損耗。這種額外損耗會迫使 OTDR 用戶選擇更大的脈沖來測試網絡。如果額外損耗為 1 或 2 dB,則仍然可能運行 OTDR 并獲得較佳的結果。但是,反射強度就另當別論了。 測試 FTTx 網絡時,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反射十分重要。帶有損壞的 UPC 連接器的 OTDR 對于測試較短的 FTTx 網絡幾乎無效。另一方面,輕微受損的 APC 連接器(例如,造成的額外損耗為 1 或 2 dB 的損壞)仍然能夠工作,因為反射強度仍然會保持在 –50 dB 范圍內。 總而言之,帶有 APC 連接器的 OTDR 能實現連續測量和穩定測試,維修(更換連接器)頻率更低。此外,使用 UPC 連接器的網絡可以輕松地使用混合測試跳線進行測試(OTDR/iOLM 端使用 APC,網絡端使用 UPC)。因此,EXFO 強烈推薦對 OTDR 使用 APC 連接器,使其成為 iOLM 應用的必備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