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欣克斯頓的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研究小組利用DNA存儲數據的關鍵是DNA堿基。DNA這種雙螺旋結構上有4個化學基團,即核堿基,它們按照特定順序排列,組成遺傳信息,指導生物體生長發育。 英國研究人員用人工合成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存儲文本文檔、圖片和聲音文件等數據,隨后完整讀取。 新介質仿堿基 位于欣克斯頓的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研究小組利用DNA存儲數據的關鍵是DNA堿基。DNA這種雙螺旋結構上有4個化學基團,即核堿基,它們按照特定順序排列,組成遺傳信息,指導生物體生長發育。 研究人員開發的DNA數字存儲系統同樣利用這4個堿基“字母”,開發定制代碼,完全區別于生物體所用“語言”。當復制一份計算機文件時,DNA數字存儲系統首先把硬盤信息中的二進制數翻譯成定制代碼,然后借助標準DNA合成機器制造出相應的堿基序列。這一序列并非一個長分子,而是多個重復片段,每一個片段攜帶一些索引細節,明確各自在整體序列中所處位置。 這樣的系統雖然顯得冗余,優點是即便某些片段遭損毀,數據不會丟失。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用來讀取生物體DNA的標準設備可以讀取信息,當即呈現在電腦屏幕上。 ![]() 研究人員在由《自然》雜志發表的論文中寫道,DNA作為數字存儲媒介的顯著優點之一是容量大。英國廣播公司23日援引研究小組成員尼克·戈德曼的話報道,DNA分子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密集存儲介質,1克DNA能夠存儲大約2拍字節,相當于大約300萬張CD。 論文稱,用DNA存儲數據保存時間可能長達數千年。與硬盤、磁帶等存儲介質不同的是,DNA不需要經常維護。就讀取方式而言,DNA存儲不涉及兼容問題。 研究人員認為,一些不常用卻需要保存的信息,譬如政府文件、歷史檔案等,尤其適合用DNA存儲。不過,他們坦承,鑒于實驗室合成DNA分子的成本,現階段用它來存儲信息“驚人地昂貴”,但隨著技術發展,“基因硬盤”有望進入尋常百姓家。(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