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近年來,隨著一些高性能CPU的出現,如Pentium 4、Athlon等,需要輸出電壓更小,更大電流的DC/DC變換器,對熱性能、EMI及負載瞬變應答(Load Transient)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傳統的單相DC/DC變換器日益顯示出局限性。多相DC/DC變換器以其獨特的性能,為高性能CPU電源的解決方案開辟的一條新路。 為什么要采用多相PWM控制 我們以2相PWM控制為例,介紹什么是多相PWM控制(圖1)。相對于普通的單相PWM控制,多相PWM控制DC/DC變換器多增加了1個或多個變換器,而且每個變換器的相位相對有一定的間隔。如2相PWM控制的2個變換器ON/OFF相對間隔為180°(圖2),3相PWM控制的3個變換器ON/OFF相對間隔為120°,依此類推。各個變換器交叉依次開或閉。 圖1 2相PWM控制DC/DC變換器示意圖 與傳統的單相DC/DC變換器相比,多相PWM控制DC/DC變換器具有以下的幾個優點: (1) 多相PWM控制器將功率平均分配到各個變換通道中,避免開關管、整流管、輸出電感等器件過于疲勞,發熱過于集中。 (2) 由于各個變換通道交叉開閉,電流相互疊加,大大減少了輸入、輸出電流紋波,減小了電磁干擾EMI。電流紋波的減少,使傳統的昂貴的、不易安裝的電解電容器可以采用小型的貼片陶瓷電容來代替。參看圖2中輸出電流紋波的示意圖,2個通道的IL紋波電流相互疊加,結果使輸出電容上承受的紋波電流減小。 圖2:相PWM的控制脈沖及輸出電流紋波 (3) 濾波電容、FET的On Loss、銅箔損耗與輸入電流有效值Iin(rms)2成正比,多相PWM控制使輸入電流有效值減小(見圖3),可以證明Iin(rms)-2<Iin(rms)-1,提高了效率。另外,這種電流平均分配于各通道中的結構,使大電流輸出時效率曲線不下降,更適合于大電流輸出(見圖4)。 圖3:單相PWM與2相PWM的輸入電流對比 圖4:單相PWM與2相PWM的效率曲線對比 (4) 由于各相中承擔的電流變小, 可以采用更為小型的輸出電感, 因為電感有著阻礙電流變化的特性,輸出電感的小型化使負載瞬變應答特性大大提高。而且從2次側看來,開關頻率相當于n×fsw(n為相數、fsw為每一相的開關頻率),這也有助于高速負載瞬變應答。 如何構筑一個多相PWM控制型DC/DC變換器 我們已經在圖1中給出了利用現成IC構筑一個多相PWM控制DC/DC變換器的示意圖。IC的FB端子檢測輸出電壓,它與一個電壓基準成為IC內部誤差放大器的輸入,并與PWM比較器,驅動器DRIVER,MOSFET組成一個穩壓控制閉環電路。我們可以通過改變IC的VID0~VID4端子的二進制編碼(00000~11111),來改變電壓基準,從而改變輸出電壓。利用INTERSIL公司的2相控制IC HIP6302,電壓的輸出范圍為1.100~1.850V。 另外保證多相PWM控制DC/DC變換器的各個變換通道的輸出電流均衡,是能否實現其獨特優點的關鍵。OFF期間繼流電流通過同步整流管FET,產生一個電壓降為Rds(on)×IL,IC的ISEN1端檢測出的電流值為Rds(on)×IL1/Rsen,ISEN2端檢測出的電流為Rds(on)×IL2/Rsen。IC的內部電路將兩者進行平均,并與其各自進行比較,假設通道一的電流在某一時刻比通道二的大,比較的差值信號通過一個比較器,使通道一的脈沖寬度變小,反之使之變大。形成一個閉環控制,達到各個變換通道的輸出電流均衡的效果。 根據上面所述我們在選用同步整流FET時,應當選用完全相同的Q12,Q22,以保證其Rds(on)相同,若某一方的Rds(on)偏大,這個通道通過的電流將會較小,導致輸出電流失衡。 下面再來研究一下如何利用一個普通的PWM控制IC, 產生交叉ON/OFF的2相PWM控制脈沖。所需器件有一個JK觸發器, 2個與非門,2個反向驅動器。接線圖見圖6。設控制IC的輸出脈沖頻率為fsw,將可以產生2個頻率為fsw/2, 相位相對間隔180°的2相PWM驅動信號。各處的脈沖波形見圖5。這是產生2相PWM控制信號的基本方法之一。 圖5:產生2相PWM控制脈沖 圖6:利用JK觸發器產生2相PWM控制脈沖 多相PWM控制IC的介紹 隨著電源輸出電壓變小,輸出電流容量增大,以及對其小型化、高功率密度、低EMI、快速負載瞬變應答等要求的不斷提高,電源設計者們不斷地思考更加合適的電路解決方案,多相PWM控制就是其中之一。相應的各種控制IC也得到了開發和應用,除了上述的INTERSIL公司的HIP6302之外,LINEAR公司的LTC1628,ANALOG DEVICE公司的ADP3160也提供2相PWM控制。此外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的LM2639等可提供4相PWM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