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廠”是一種在人工控制光線及溫度的環境中栽培農作物的設施。最近在日本,植物工廠業務化相關舉動接連不斷,已開始呈現出以前與農業不太沾邊的電子企業等也來參戰的“跨行業混戰格局”。 涉足這項業務的各公司都把植物工廠當作傳感器網絡、云計算、LED照明及可再生能源等新技術的實驗場。與此同時,因全世界對“安全放心食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些企業還打算將其培育成新的出口產業。另外,植物工廠對于被指走向空洞化的日本制造業來說,作為新的增長點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最近,日本大型電子企業對植物工廠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格外引人注目。其中的代表企業是富士通。該公司將食品及農業定位于云服務業務的重點領域之一,并開始提供農業及食品云服務“Akisai(秋彩)”。2014年7月,該公司在Akisai中增加了能以批量為單位細致管理植物工廠的作業成果及生長信息的生產管理系統。 富士通為了驗證Akisai的效果,在福島縣會津若松市設立了“會津若松Akisai蔬菜工廠”。利用位于該市的會津富士加工公司擁有的技術及經驗,為需要控制鉀攝取量的腎病患者等人群生產低鉀生菜。該工廠的一大特點是,利用了此前一直閑置的半導體清潔車間。富士通介紹說,“由于雜菌的數量比普通栽培環境少得多,因此可以生產出能儲存更長時間的蔬菜”。 除了利用閑置設施之外,該植物工廠還是一次“將半導體的批量/品質/成本管理技術應用于農業”(富士通)的嘗試。因此,富士通任命以前負責半導體生產的技術人員來擔任會津若松Akisai蔬菜工廠的生產管理負責人。今后,富士通打算利用Akisai,使栽培環境和作物品質的關系等實現量化。目的是以這方面的成果為參考數據,向植物工廠領域推廣Akisai。 松下、東芝及夏普也正式開展植物工廠業務 松下于2014年7月在新加坡啟動了該國政府批準的首座室內蔬菜工廠。生產品種為紅葉生菜等10種蔬菜,年產量為3.6噸。該公司將與日本餐飲連鎖店“大戶屋”合作,向新加坡的店鋪供應該工廠生產的蔬菜。松下為該工廠引進了LED照明等設備,今后將努力縮短栽培時間、提高單位栽培面積的生產效率。 松下之所以選擇新加坡,是原因該國蔬菜消費量中僅有8%是當地生產的。該公司計劃到2017年3月底,使植物工廠的產量達到該國蔬菜產量的5%。 東芝2014年5月宣布,將在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啟動植物工廠“東芝無塵室農場橫須賀”,生產可長期保存的無農藥蔬菜并開展相關業務(參閱本站報道2)。該公司計劃栽培生菜、嫩葉菜、菠菜、日本蕪菁等。 據介紹,該植物工廠將利用東芝在多個領域擁有的技術及經驗。比如為植物生長優化光的波長的熒光燈、用來掌握栽培情況的遠程監控系統、在半導體業務中培育的生產管理技術等。年生產規模預定為300萬棵(按生菜換算)。2014年度內,東芝將在海外新建大型植物工廠,同時開始銷售植物工廠使用的設備及系統。 夏普在迪拜建設了栽培草莓的植物工廠實驗樓,并已開始進行實驗。該公司為該實驗樓引進了其擅長的電子技術,包括使用LED照明的光控制技術、基于等離子簇技術的空氣管理技術等。可通過這些技術非常細致地控制草莓的生長環境。該公司打算開展多種實證實驗,以達到業務化目標。 日本產草莓雖在中近東等地區非常受歡迎,但因為容易腐爛變質、不耐儲存,所以很難在海外市場流通。夏普打算通過在植物工廠內栽培,來實現新鮮草莓全年地產地消。 實現“自給自足” 最近,以“電力及熱量自給自足”為目標的情況不斷增加,這也算是植物工廠的一大特點。代表案例之一是杰富意工程技術公司與J Farm苫小牧公司2014年8月啟動的位于北海道苫小牧市的植物工廠。該工廠引進的三聯產系統使用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燃氣機來提供電力、熱量及二氧化碳(CO2)(。還計劃2014年12月在工廠內安裝以木屑為燃料的鍋爐,來提供熱量和CO2。這樣,在沒有天然氣供應的地區也能正常生產。 三菱樹脂也已從2014年8月開始正式銷售由設在長浜工廠(滋賀縣長浜市)的植物工廠生產出來的蔬菜(生食菠菜)。采用了其子公司三菱樹脂Agri Dream開發的太陽光型植物工廠。 植物工廠過去也曾掀起過幾次熱潮,但都沒有正式形成產業。目前產業化時機已經成熟,這一點可以從涉足該業務的企業陣營以及各公司的積極性判斷出來。 來源:日經BP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