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兒Adelyn在目前就讀的小區大學中參加工程社團。最近,她在一場學校為當地初中生舉辦的“STEM Day”活動中擔任義工,協助初中女生們動手打造 LEGO 汽車、預測哪一部車跑得最快,以及在坡道上飚車。這是專為鼓勵女孩們思考未來選擇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STEM)領域的職業而設計的幾項實作課程與研討會之一。 對于女兒勇敢追求工程職業以及協助將更多年輕女性帶進這一專業領域,身為父親的我倍感驕傲。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只有7.4%的機械工程師是女性。我自己本身就是工程師,我深信更多性別平等的力量將有利于這一專業領域;這不只是因為我認為女兒應該擁有和我兒子同等的機會或工程領域需要盡可能吸收更多人才,同時也由于促進男性與女性別均衡將有助于提高工程領域的運作。 根據許多研究顯示,男性與女性在解決復雜的問題時所采取的策略不同。這并不是指所有的男人或所有的女人都有類似的思考。個體之間的差異可能比兩性之間的普遍差異更大。此外,這也不是說某一種性別比另一種更聰明。有關兩性在智力方面存在根本差異的說法已經被徹底拆穿了。無論如何,這項研究并不是要搞清楚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究竟主要源于社會和文化因素,還是腦部組成不同的結果。它最主要只是想表達女性解決問題的方式通常和男性不同。 那么,究竟有哪些不同呢?根據一項針對在SAT與GRE測驗數學部份取得高分的學生進行研究顯示,一般來說,女性在解答步驟多以及需要較仔細計算的題型上表現較好,而男性一般在需要迅速思考的問題上表現較佳。 對于支持“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說法的人來說,可能會對這項研究結果感到意外,因為他們總認為男人較有紀律而嚴謹,女人則較有創意。但這項研究結果當然不表示男人無法專注于細致的工作或是女人沒法找到創作靈感。參與這項研究的所有學生們其實都在測驗中得到了高分,整體表現十分優秀。但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必須同時兼具嚴謹工作態度與靈感創意的工程學中,男性和女性的工作人的均衡可能更有利。 其他的研究也顯示,男性往往比女性更愛表現出高度的過份自信與競爭力,而女性一般來說較討厭風險。因此,在一個團隊中,男性總想盡快采取行動,但女性通常要在很有把握的情況下才會支持某種立場。針對工程任務,需要的就是信心和謹慎之間的最佳平衡。有信心才能勇于嘗試新事物,但要成功地執行任務需要的就是謹慎。因此,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更佳平衡更有助于成功實現目標。 正由于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差異,工程專業領域將因為更多女性人才的加入而受益。工程技術是一項團隊運動。根據一項針對斯坦福大學學生設計團隊所進行為期25年的長期研究顯示,大部份成功的團隊都是那些擁有最多元化個性的隊伍,特別是其中包括了男性與女性成員時最能確保實現成功。再過幾年,當我的女兒畢業時,希望大學理工科系班上只有一位女孩的情況不再如此普遍。 此文轉載自國際電子商情網站 |
工程師們為何永遠忙不完? 電子產業不斷地為工程師帶來各種承諾可大幅提高生產力的新工具和新技術,然而,為什么還有這么多工程師仍將“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列為最大的挑戰之一? 當然,沒人會承認在工作時還順便看了一段有關貓的視訊或玩了一會兒俄羅斯方塊。但工程師們真的像他們所宣稱地一樣忙到快瘋了嗎?而如果的確如此,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這些都是三位工程經理人在NI Week 2014參與NI營銷經理Bill Driver主持的Test Leadership Forum時所探討的主題。但我們也希望與非管理階層的一般工程師共同討論,深入了解這個議題。 “當今的工程師更具有生產力嗎?我必須承認的確如此,但我們在同一時間中也指派給他們更多的任務,”負責管理部門中160位工程師的Northrup Grumman測試工程總監Ken Shephard說,“我認為更值得探討的是今日的工程師與25年前的情況有何變化,我認為這并不僅僅發生在工程師身上。” Boston Scientific工程服務經理Dale Foster也認同這個看法。他強調,“工程師所宣稱的情況千真萬確──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忙碌,因此必須有效率地安排優先事項以及爭取更多資源”。 “毫無疑問地,工程師們近來越來越有效率。如果你以“晶體管數”來衡量,或者軟件工程師以“程序代碼行數”來衡量,20年前需要6位工程師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要1位工程師就能搞定,”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多半任職大企業模擬工程師而如今改行從事咨詢工作的Edison Fong表示。Edison Fong并非個人選擇轉戰其他領域,而是因為業界對于他所從事的模擬設計工作需求減少。 由于企業朝向“規模優化”的精簡趨勢發展,同時也越來越重視盈利能力,因此很容易就會作出工程師人手不足的結論。雖然工程部門的確比以往更加精簡,但實際情況并非表面上看來這么簡單。 自從因特網出現后,工程師的工作現在可說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全年無休了。“過去,我們有更多的空閑時間,”Edison Fong說,“現在不一樣了。隨著亞洲和歐洲團隊上線,我們的團隊就必須日以繼夜地工作。我曾經有一次在晚上9:30時經過蘋果(Apple)位于Cupertino的總部,看到公司停車場竟然還是半滿以上,這是在因特網出現以前從來不曾發生的。” 對于負責維護大型通訊網絡的電信專員David Ashton來說,時間似乎永遠不夠用。他說,特別是一些會影響生產力的內務處理任務,時間就更有限了。 他認為關鍵問題之一在于當今的主管階層介入太多──但并非用一種良好或有效的方式。“過去我的團隊幾乎可完全自主設計與建置我們認為合適的通訊網絡。因為我們具備了專業知識,也十分了解客戶的需求,”Ashton回憶道,“但近來越來越多的設計決策(其實應該是是任何決策)往往都會被提高到管理階層,但他們多半不具備如何實現最佳實際解決方案的專業知識。” 這也說明了為什么《呆伯特》(Dilbert)漫畫的作者Scott Adams永遠有著源源不絕的創意。Ashton舉出一個又一個有關管理階層介入反而越幫越忙的例子,有太多的上層決策反而讓工程團隊的工作更多、更花成本,以及承受更大的時間壓力。 “這真是個愚蠢的例子,但前一段時間經理們要求我們必須“清理”我們的儲存區域。他們走過來,連跟我們詢問一下都沒有,就直接丟掉許多目前的備用設備以及有些老舊的裝置。但我設法恢復了大部份的裝置,因為當我們以后需要備案時,這些設備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