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在上海出席2010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暨第三屆上海通信發展論壇時透露,工信部已將物聯網規劃納入到“十二五”的專題規劃,正在積極研究推進。在該消息刺激下,物聯網概念股給昨日A股市場帶來正面影響,并一度帶動股市上漲。但有分析人士提醒投資者,目前物聯網概念基本仍停留在游資炒作上,注意謹慎操作。 由“概念”向“產業”轉化 物聯網被譽為又一次信息產業革命,其應用范圍幾乎覆蓋了各行各業。早在今年的“兩會”期間,物聯網便首次被寫入政府報告中,與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一起被認為是國家要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許多業內人士普遍看好物聯網的發展前景。張峰表示,“十二五”期間,物聯網在產業體系將初步形成從傳感器、芯片、軟件、終端、整機、網絡到業務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并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領軍企業。 據工信部介紹,物聯網將成為全球信息通信行業的又一個萬億元級新興產業。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聯網的終端將達到500億個。 另一方面,我國企業也正積極致力于推動物聯網由“概念”向“產業”轉化,并在多地區建立物聯網基地。據悉,江蘇和上海等地拉開了一場占領物聯網高地的“戰爭”。華中地區成立中國光谷物聯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環渤海區域也正在積極籌備物聯網技術的產業落地。 此外,全國首個物聯網配套產業基金“物聯網產業基金”也已在今年5月成立。該基金由中科院、無錫國聯集團、大唐電信等共同發起設立,以物聯網和傳感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總規模達50億元。 業界呼吁保持冷靜 與政府物聯網項目火熱進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業界名人對物聯網的短期發展保持冷靜態度。 百度CEO李彥宏曾表示,“我還沒有看清楚物聯網,就像1992年時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家知道這是未來趨勢,但會發展成什么樣子心里并不清楚。”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董事局主席鄧中翰在本月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指出,現代信息通信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目前也只有1萬多億元的規模。物聯網在概念、標準等都不明晰的情況下,要想在短期內形成萬億元規模并不現實。 他同時提醒,眼下物聯網無論是在國際或國內均處于初構階段,沒有標準化、系統化,市場實際應用也非常有限,此時芯片企業一哄而上投產傳感器,必然會導致產能過剩。 事實上,張峰日前也承認我國物聯網目前正存在著諸多瓶頸和制約因素,如標準體系有待突破、規模化應用不足、安全挑戰以及跨行業合作與資源共享壁壘等。隨著物聯網產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這些問題有望加快解決。 來源:新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