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應用領域見長的ARM正在不斷延伸其優勢。面向2015年的移動與消費電子市場,ARM全球市場營銷副總裁Ian Ferguson表示,中端市場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就智能手機而言,150美元以下的入門級市場和4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前者基本以低價取勝,后者則參與者較少,市場空間都不是很大。而200~350美元之間的中端市場,用戶分布較廣,參與廠商也較多,將激發出更多的創新設計與應用,成為未來的主流市場。根據市場預測,自2015年起,這一市場將以每年5億出貨量的速度迅速增長。 Cortex-A17將接替Cortex-A9面向中端市場 Ian Ferguson表示,中端移動與消費電子市場非常多樣化,ARM作為核心的IP供應商,必須提供豐富的產品來滿足用戶面向不同市場的需求。ARM已有面向低端市場的Cortex-A5、Cortex-A7,面向中端市場的Cortex-A9,以及面向高端市場的Cortex-A15。不斷發展的市場需求顯示,中端市場的平臺需要在性能、功耗和成本方面做出更好的平衡,因此Cortex-A17作為Cortex-A9的接替者應運而生。它比Cortex-A9的性能高60%,在功耗與面積方面更有效率,同時可為采用CoreLink CCI-400高速緩存一致性互聯(Cache Coherent Interconnect)的ARMbig.LITTLE處理器技術提供全系統一致性支持。ARM預計2015年基于Cortex-A17的平臺,將能夠實現今天高端平臺的用戶體驗。 在架構方面,Cortex-A17基于32位而非64位,Ian Ferguson表示,主要原因是架構的遷移可能需要3~4年的時間,現在市場上普遍的智能手機都是基于ARMv7的架構,包括安卓這個超過100多萬的應用市場。如果要遷移到64位,首先需要設備有足夠的出貨量,因此明年主流市場的處理器依然是32位當道。 根據規劃,Cortex-A17初期采用28nm工藝,后期進化到20nm。Ian Ferguson簡述了歷代工藝帶來的芯片面積以及晶體管成本(每1美元能買到的晶體管數量)的變化,當前采用28nm工藝,晶體管單位成本最低(1美元2,000萬個),而下一代的20nm只能和它持平,16nm/14nm的成本反而會略有增加。A17定位中端,對面積、成本更為敏感,28nm顯然更為合適。 專為Cortex-A17處理器設計的ARMPOPIP包含了內核硬化加速技術(corehardening acceleration technology),并提供2.0GHz以上的實現性能。它擁有經過RTL到GDS的驗證流程,能輕松地復制復雜的實現并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Ian Ferguson表示,Cortex-A9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從移動領域擴展到了家庭、汽車等應用中,根據這一成功經驗來看,ARM期待Cortex-A17也可以作為一個主流平臺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 強化版IP套件具備更高性能和功耗效率 為更好的布局中端市場,ARM推出強化版的IP套件進行全面提升,包括處理器、顯示處理器、圖形處理器和物理IP。由于結合了Cortex-A17處理器與Mali-T720GPU,該IP套件系列產品更為豐富完整,能滿足主流移動市場與其它消費應用的需求,如智能電視、機頂盒媒體設備等。 此外,該強化版IP套件還包含了完整的高性能Mali-V500視頻解決方案,能提供高達4K的分辨率,且還能與最新的Mali-DP500顯示控制器相結合,確保數字內容在計算與顯示的過程中免受黑客的侵擾。 Ian Ferguson表示,GPU在完成一些并行化的任務時會在功耗和性能上體現很多優勢,比如動態的人臉識別、批量的圖形處理、視頻防抖等。過去幾年,ARM在GPU業務方面也完成了一些收購,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提升GPU產品的整體實力。 未來,ARM將繼續開發新技術,并將與合作伙伴共同優化在GPU計算方面的能力,把這些性能與應用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優勢。 目前合作伙伴基于ARM架構研發的SoC芯片產品累積出貨量已突破500億。Cortex-A17目前正式宣布的三家授權廠商有聯發科技(MediaTek)、威睿電通(VIATelecom)和瑞昱半導體(Realtek)。MTK在Cortex-A17推出的當天,也同步推出整合了Cortex-A17的全球首款4G LTE真八核智能手機單芯片解決方案MT6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