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華企業起用中國人當高管 在用人上向來極為保守的日本企業,已發覺到不大量提拔中國人才當領導,很難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立足。 《日本經濟新聞》昨天頭條報道,日本最大農業機器公司小松,決定打破只用日本人當高管的框框,要在中國的所有16家分公司提拔中國人當分社社長。 該報也同時強調,這種提拔方式,有助于安撫中國境內接二連三發生的日企罷工潮。 據報道,日本公司在海外設分公司多,但卻極少起用外人擔任重要管理角色。 然而,這種保守慣例將隨著中國市場的擴大而產生變化。農業器材公司小松擬在兩年內對其在中國的分公司人事進行改革,決定讓中國人全權管理它在中國的16家分公司,成為日本企業重視“外腦”的一個先鋒。 至今,小松在海外所設的分公司中,歐美的分公司有一半的主管是外國人。可是,在中國雖然設分公司已久,卻只有一家分公司由中國人擔任主管。據了解,該名中國人之所以當上主管,是因為他是該分公司的主要出資人。 因此,此次的轉變,將顯著改變該公司的海外主管藍圖,使中國主管人數遠超其他國家的分公司。 讓中國人全權挑大梁 該公司所以有這么一個方針,主要是因為認識到中國市場競爭激烈,要掌握最新產品的趨勢、在最快時間內做出決策,日本的高級主管往往不及中國人。為了在中國立足不得不改變方針,讓中國人全權挑大梁。報道也分析,中國市場還有一個特別情況,與日企近期在中國境內連連發生的罷工潮有關。中國工潮變本加厲之后,日本企業就不斷開會研究對策。 它們發現,發生工潮時,日本主管很難有效地與當地員工溝通。 同時,在綜合各種來自工潮現場的聲音后,更堅信由當地人來管理分公司,能提高當地員工的歸屬感。 和小松公司一樣,日本的許多大企業也有意進行類似的人事改革。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化妝品企業資生堂、伊藤忠商事和花王等,都陸續發布了全球化人事改革計劃。 豐田在外的48家分公司中,目前只有10家由外國人當主管。今年,它準備實施的改革是將外國人任主管的分公司增加到14家。 歷經美國等地汽車“收回門”事件后,豐田越加重視與當地顧客的溝通問題。 在海外有26家分公司的資生堂也將改變管理層純粹是日本人的鐵規。 不分內外人才評分制 該公司決定制訂一個不分內外的人才評分制度,以便吸引海外人才出任高管。 日本老字號商社伊藤忠,也決定打破只讓日本人“效忠”的框框,準備將目前只聘用3成外國人為管理層比例提升至5成。 旅日中國經濟分析師呂新一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在重用亞洲人才上,日本企業遠不及歐美各國。在日本企業取得的海外市場盈利中,亞洲市場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這意味著重用亞洲人才是先決條件。” “日本公司愿意在中國市場上放下保守的人事框框,顯示它們變得務實,這對它要積極開發中國市場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