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阮潤生 作為國內最大的國有綜合IT企業集團,在國際半導體并購市場中,中國電子并不及國內芯片設計巨頭紫光集團活躍。日前彭博社曝出中國電子競購美國著名半導體廠商愛特梅爾(Atmel),有望成為中國電子首次國際半導體整體收購案例。不過,Atmel最終被蘋果芯片供應商Dialog Semiconductor以46億美元現金和股票高溢價收購,完善新能源、物聯網布局。 電子行業分析師表示,中國電子目前在整合旗下上市公司資源,重點打造平板顯示、信息安全、信息服務三大板塊,長期而言,看好中國電子以更加積極姿態參與國際半導體收購,完善產業鏈布局。 資料顯示,Atmel在專業微控制器芯片(MCU)行業領先,能夠提供針對工業、汽車、消費品、通信和計算市場等智能互連系統解決方案。Dialog則是蘋果iPhone和iPad的芯片供應商。 面臨日趨下行的移動市場,Dialog力拓物聯網市場,以減少對公司第一大客戶蘋果的依賴。去年曾嘗試收購奧地利芯片公司失利。本次收購Atmel報價10.42美元/股,相對收盤價溢價高達46%,彭博統計,幾乎是過去一年內半導體收購平均溢價水平的兩倍。預計本次收購將在2016年一季度完成,2017年開始將為Dialong貢獻營收。 據接近本次收購案人士透露, 本次中國電子競購Atmel,從上半年就開始接觸,參與了第一輪報價,與競爭對手報價也十分接近,但在第二輪報價中,中國電子沒有在預定時限內給出報價,屬于自動退出。 芯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Atmel公司質地不錯。產業資本都表示愿意參與中國電子的本次收購,但是多重原因導致央企出身的中國電子最后關頭趨于謹慎。其中,市盈率來看,Atmel最終成交的市盈率高達130倍,如果收購成功,將成為國內體量最大的跨國半導體并購案。如此大體量,可能對中國電子最終決策造成一定影響。 “對半導體公司而言,國際并購還需要綜合考慮人才積累、專業價值、核心技術、產品規劃等方面因素。”顧文軍表示。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文武日前表示,在國際半導體領域,國內目前還缺乏有經驗的收購主體。對此,顧文軍建議央企等可以考慮與民營企業、產業資本聯合收購,減少因國有身份被“排斥”的概率,提高收購效率。今年5月,美國圖像傳感器廠商豪威科技便是國內資本組團收購的案例,最終華創投資、中信資本和金石投資組團,以約19億美元的現金,溢價12%完成收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