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PLD是可編程邏輯器件(Programable Logic Device)的簡稱,FPGA是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able Gate Array)的簡稱,兩者的功能基本相同,只是實現原理略有不同,所以我們有時可以忽略這兩者的區別,統稱為可編程邏輯器件或PLD/FPGA。 PLD是電子設計領域中最具活力和發展前途的一項技術,它的影響絲毫不亞于70年代單片機的發明和使用。
PLD能做什么呢?可以毫不夸張的講,PLD能完成任何數字器件的功能,上至高性能CPU,下至簡單的74電路,都可以用PLD來實現。PLD如同一張白紙或是一堆積木,工程師可以通過傳統的原理圖輸入法,或是硬件描述語言自由的設計一個數字系統。通過軟件仿真,我們可以事先驗證設計的正確性。在PCB完成以后,還可以利用PLD的在線修改能力,隨時修改設計而不必改動硬件電路。使用PLD來開發數字電路,可以大大縮短設計時間,減少PCB面積,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PLD的這些優點使得PLD技術在90年代以后得到飛速的發展,同時也大大推動了EDA軟件和硬件描述語言(HDL)的進步。
如何使用PLD呢?其實PLD的使用很簡單,學習PLD比學習單片機要簡單的多,有數字電路基礎,會使用計算機,就可以進行PLD的開發。不熟悉PLD的朋友,可以先看一看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發展歷程。當今社會是數字化的社會,是數字集成電路廣泛應用的社會。數字集成電路本身在不斷地進行更新換代。它由早期的電子管、晶體管、小中規模集成電路、發展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C,幾萬門以上)以及許多具有特定功能的專用集成電路。但是,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設計與制造集成電路的任務已不完全由半導體廠商來獨立承擔。系統設計師們更愿意自己設計專用集成電路(ASIC)芯片,而且希望ASIC的設計周期盡可能短,最好是在實驗室里就能設計出合適的ASIC芯片,并且立即投入實際應用之中,因而出現了現場可編程邏輯器件(FPLD),其中應用最廣泛的當屬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和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早期的可編程邏輯器件只有可編程只讀存貯器(PROM)、紫外線可按除只讀存貯器(EPROM)和電可擦除只讀存貯器(EEPROM)三種。由于結構的限制,它們只能完成簡單的數字邏輯功能。 其后,出現了一類結構上稍復雜的可編程芯片,即可編程邏輯器件(PLD),它能夠完成各種數字邏輯功能。典型的PLD由一個“與”門和一個“或”門陣列組成,而任意一個組合邏輯都可以用“與一或”表達式來描述,所以, PLD能以乘積和的形式完成大量的組合邏輯功能.這一階段的產品主要有PAL(可編程陣列邏輯)和GAL(通用陣列邏輯)。PAL由一個可編程的“與”平面和一個固定的“或”平面構成,或門的輸.出可以通過觸發器有選擇地被置為寄存狀態。PAL器件是現場可編程的,它的實現工藝有反熔絲技術、EPROM技術和EEPROM技術。還有一類結構更為靈活的邏輯器件是可編程邏輯陣列(PLA),它也由一個“與”平面和一個“或”平面構成,但是這兩個平面的連接關系是可編程的。PLA器件既有現場可編程的,也有掩膜可編程的。 在PAL的基礎上,又發展了一種通用陣列邏輯GAL(Generic Array Logic),如GAL16V8,GAL22V10 等。它采用了EEPROM工藝,實現了電可按除、電可改寫,其輸出結構是可編程的邏輯宏單元,因而它的設計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至今仍有許多人使用。 這些早期的PLD器件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可以實現速度特性較好的邏輯功能,但其過于簡單的結構也使它們只能實現規模較小的電路。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lATTICE推出了類似于PAL結構的擴展型CPLD(ComplexProgrammab1e Logic Dvice)和與標準門陣列類似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它們都具有體系結構和邏輯單元靈活、集成度高以及適用范圍寬等特點。這兩種器件兼容了PLD和通用門陣列的優點,可實現較大規模的電路,編程也很靈活。與門陣列等其它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相比,它們又具有設計開發周期短、設計制造成本低、開發工具先進、標準產品無需測試、質量穩定以及可實時在線檢驗等優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產品的原型設計和產品生產(一般在10,000件以下)之中。幾乎所有應用門陣列、PLD和中小規模通用數字集成電路的場合均可應用FPGA和CPLD器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