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什么生意最賺錢?壟斷一個行業。或者讓你的客戶上癮。 壟斷一個行業難度太大。即使三桶油或三大電信運營商也沒有形成真正的壟斷。當然,總有少數公司能夠做到,比如國外的谷歌、國內的百度和全球的微軟。然而,想要壟斷電子行業幾乎是癡人說夢。 但是,你可以想辦法讓客戶上癮。慣著他們,讓他們離不開你,就像有些人離不開酒精、煙草或毒品那樣。蘋果公司做到了,他們第一個推出了全屏觸摸手機,于是用戶上癮了,于是iPhone可以賣得灰常貴。雖然后來的安卓手機也不錯,但據說用戶體驗仍然不如iPhone,所以蘋果公司依然可以繼續攫取暴利。 那么,賣芯片也可以如法炮制嗎?讓客戶依賴我,必須買我的芯片,即使我的芯片比競品貴很多他們也不在意,那該有多好呀? 我猜當年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的一幫才子就是這么想的:我們給他們所有他們想要的(除了價格),把他們自己應該做的工作(如電路設計)都做好,讓他們的工作輕松得一塌糊涂,這樣他們就不會跑到競爭對手那里去了 -- 即使他們去了還得回來,因為的工作能力已經退化到必須依賴我們才能生存了。 大概是在這個美好遠景的鼓舞下,國半的WEBENCH于1999年誕生了。這是一個基于Web的在線電路設計工具,用戶工程師可以拋開紙筆進行設計、仿真了。在隨后的幾年中,WEBENCH不斷完善,實現了可視化編輯器,推出了FPGA電源架構工具,讓許多不熟悉模擬設計和電源設計的用戶也可以從事此類工作了,為客戶節省了產品開發時間。 然而,這個WEBENCH并沒有讓國半大發橫財。由于經營狀況不佳,國半終于在2011年被另一家模擬和電源芯片大廠Texas Instruments(TI)收購了。據說,國半的產品和服務其實很不錯,位于硅谷的這家公司也富有創新精神,只是產品賣得貴了點。相比之下,TI的風格更保守,但他家的產品價格公道,所以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最終吞并了國半。 顯然,國半的高價策略失敗了。理由很簡單:對于非理性的個人用戶,價格不是問題,只要他喜歡;對于理性的商業用戶,價格很關鍵,因為這涉及到自己的盈利和生存能力。也就是說,你的服務再好也不能把芯片賣得太貴,這樣客戶是吃不消的。如果你的服務很好,價格又很公道,那就完美了。 TI也許就是這么想的。所以在接手國半之后,TI在WEBENCH上繼續投入,不斷完善其功能和性能。2012年,WEBENCH增加了導出至CAD工具功能,2014年實現編輯電路原理圖功能,最近又增添了為專業電源設計人員準備的高級工具,使得WEBENCH可同時面向初級用戶和高級設計人員。 德州儀器WEBENCH設計中心總監Jeff Perry曾經是國半的老員工,他從 1999 年 WEBENCH 項目初始階段就參與該項目。他說,使用電源和模擬IC的應用無處不在,但經驗豐富的電源和模擬工程師數量卻不多。尤其是一些初創公司,團隊中往往沒有模擬工程師,所以電路設計對他們來說是一項艱難的工作。WEBENCH就是要解決這一難題,用戶可以通過選擇、設計、優化、分析和導出幾個步驟簡單容易地完成電源和模擬電路的設計。 ![]() 經過十幾年成長,WEBENCH現在可以用于照明、傳感器、放大器、濾波器、計時器和電源電路設計,用戶僅需幾個步驟就能完成,可節省設計者大量的時間并避免錯誤。而且每年都有新穎并強大的工具和功能添加到WEBENCH中。據介紹, WEBENCH工具深受中國工程師喜愛,他們占WEBENCH全球總用戶數量的近20%。為了方便中國用戶,TI將WEBENCH的服務器放置在新加坡,這樣中國用戶的訪問速度就有了保障。WEBENCH的網址是www.ti.com.cn/webench。 Perry說,WEBENCH工具的價值就是節省工程師時間。能省到什么程度呢?它可以幫助你一直到PCB圖的導出,你可以據此做出一個電路原型進行評估測試。雖然原型制作是必需的,但WEBENCH給出的設計已經相當精準,基準與模型之間的誤差很小,通常可以直接用于整體方案設計。 在使用WEBENCH的設計過程中,用戶首先需要輸入所需的技術規格(如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并選擇TI提供的芯片。對于外圍的無源器件,WEBENCH數據庫中錄入了11萬種,基本覆蓋了常見的器件類型。然后,用戶開始創建一個設計,在可視化界面上優化效率、尺寸和BOM成本,并隨時可以查看計算出的數值和曲線。選擇好了一個設計之后,用戶對它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查看電路仿真和熱仿真情況,高級用戶此時可以對電路進行適當的修改。最后,用戶可以將設計結果導出至CAD工具,以備原型機的制作。目前,WEBENCH已經支持5種CAD工具格式。 看來,WEBENCH確實是個好東西,可以讓用戶省時省力。這樣下去,用戶真的可能被“慣壞了”:他們再也不必花大力氣去學習電源和模擬設計。于是他們這方面的技能就慢慢退化了,然后他們就只能選擇TI的芯片了。真的會這樣嗎?肯定不會。便利性只是市場競爭的一個輔助手段。商業用戶永遠會優先考慮成本、性能、尺寸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