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曄卿 為了吸引投資,為了項目立項,都會被審批方提出一個要求,要求提供項目的可行性報告,這本無可厚非,人家看不到美妙前景,如何敢把真金白銀和對未來的預期放進來跟你賭呢?墒,可行性分析拿來對付投資人還是可以的,就像相親一樣,你不描繪你的美好家世和個人才華,姑娘哪會跟你走,但如果連你自己都被項目的可行性給撩撥的心花怒放,那可就危險了。 對價值鏈的每一環來說,你需要大家全方位的配合和努力,要讓別人有信心,應該多栽花,但對自己的親身實踐過程來講,就要多種刺了,這時候您最該做的是“不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只說做成事的優勢條件,相當于SWOT分析里的S和O,而事情能否做成恰恰絕大部分往往取決于我們的劣勢部分,“木桶盛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研究不可行性可以提示我們前方的危機,成功不在于我們比對手做的哪些地方更好,而是我們要比他更少犯錯誤。 可行性分析往往從技術、資源、客戶、地域、對手、經驗、團隊、關系、政策、市場需求等方面去分析,不可行性分析也不例外,其探討范圍和可行性分析完全相同,針鋒相對,唯一的不同就是反著去研究。 他看到的是孔雀開屏的美麗,咱就去后面看那丑陋的屁眼和沾著的糞便渣; 他看的是姑娘美麗的外表,咱們研究她細枝末節間所體現的學識家教和是否勤勞; 他看的是技術團隊如何強大,咱就看他的團隊能否擰成一股繩,權力結構知識匹配性格不和等會不會導致分崩離析; 他看的是對手如何弱小市場如何空白,咱就研究是否沒有需求別人懶得做; 他看自己的投資人如何有錢,咱就研究投資人是否有足夠的錢并愿意拿出來投給咱; 他看稅收政策如何好,咱就看政府是否很快就改變產業政策; … … 曾經有激情澎湃的小弟跟我談起如何的創業前景和職業生涯規劃,我有時就反問他一句“你覺得如果失敗的話,問題可能會出在哪里?”常見的回答有這么幾個: “就是銷售,需求肯定是有,不知道能否找到銷售的高手給賣出去”,這是120%的廢話和繆語,我做了條棉褲衩,請哪位銷售高手幫我賣掉;我做了方便面,請哪位銷售高手幫我賣掉;這僅僅是銷售高手的問題嗎?戰略讓東西好賣,銷售把東西賣好。這個不可行性的焦點并沒在所謂的高手,而是戰略設計和市場規劃的缺失。 “就是缺錢,缺后續投資,不能開很好的模具,不能大規模的打廣告和鋪渠道”,此語同上,李嘉誠也缺錢,因為他要做更大的事業,缺錢是企業運營的永恒主題。用最少的錢、撬動最鼎力的資源,激發最絢麗的效果,是企業經營者永遠研究的主題,有條件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既然沒回答出來真正的不可行性,那這里我提供幾個作參考,給激情四射的前行者潑盆冷水: “創業團隊的領軍者是否具備經營商業頭腦和戰略思維”、 “技術團隊和經營團隊的核心能否做到德才服眾”、 “產品或服務是否具備基于客戶需求的差異化特征和賣點”、 “經營現金流多久能開始正向流動,實現盈虧平衡”、 “在可行性分析中的優勢因素事實上并沒呈現為優勢因素的話,后補的密招是什么”、 “可能在哪幾個環節出錯,出錯的后果是否是不可承受的,有無防范措施”、 “經營中可能會因為團隊自身條件不足而受限的幾個關鍵要素,是否可以通過價值鏈的各環節來彌補,上下游的價值鏈為什么會鼎力助你” “客戶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樣的” “有無可能有完全同類的對手正在蟄伏,在和你做同樣的事情,這匹黑馬的優勢可能會在哪些地方” … … 有人喜歡說“那你要這么前怕狼后怕虎的,就啥也別做了”,我的回答是“我好怕怕,但我仍然做了,并且將做下去”,做企業不是莽撞的沖鋒,一顆流彈就要了老命,那不是我們追求的結局,生意人的目標是持久的利潤。曾經如此批判過我的兩家公司老板已經關張了,我深信,唯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才能使我們挺過今天、活到明天,收獲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