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為了滿足全球ITU-T成員對IPTV國際標準的需求,ITU-T于2006年4月決定成立IPTV焦點組(FG IPTV)。FG IPTV的職責是協調和促進全球各標準化組織、論壇、協會以及ITU-T相關研究組的IPTV標準化活動。FG IPTV將向全球所有的ITU-T成員國、小會員(Sector Member)和協會開放,向任何ITU-T會員國的個人和企業開放,包括各種國際性、地區性和國家組織。FG IPTV首選需要進行的工作包括: ●確定IPTV的定義;明確IPTV的業務場景、驅動力以及與其他業務和網絡的關系;確定IPTV的業務需求和體系架構。 ●對現有IPTV標準和正在制定的標準進行審閱,分析標準缺失的環節,明確ITU-T在IPTV標準化中的工作方向。 ●協調現有的IPTV標準化工作,開發必要的新標準。 ●推進現有不同IPTV系統實現互操作。 為了確保工作效率,FG IPTV每3個月舉行一次正式會議。第一次會議于2006年7月10-14日在日內瓦召開。會議確定了FG IPTV的組織架構,確定了FG IPTV下設的6個工作小組(WG,Working Group)的工作職責,如表1所示。FG IPTV的管理層和6個小組的負責人也在此次會議上正式確定。 表1 各工作小組(WG,Working Group)的工作范圍 WG 工作組名稱 工作范圍 WG1 架構與需求IPTV的業務場景,需求和架構 WG2 QoS與性能 IPTV端到端QoS/QoE保障機制,指標及其評價方法 WG3 業務安全與內容保護 IPTV業務安全和內容保護 WG4 IPTV網絡控制 IPTV承載網,內容分發網的網絡控制和信令 WG5 端系統與互操作性方面 IPTV用戶側系統及其互操作性 WG6 中間件,應用和內容平臺 IPTV中間件,內容導航,媒體編碼等 第二次會議于2006年10月16-20日在韓國釜山召開。會議的主要目標是按照第一次會議確定的各個研究組的研究范圍,繼續分組討論IPTV 業務需求,IPTV的體系架構,討論IPTV安全、QoE/QoS、網絡控制、終端與互操作以及媒體平臺與中間件等課題。此次會議收到157篇提案,在多個問題上取得了進展,形成了40多篇輸出文檔和聯絡函。 本文將簡要介紹到目前為止FG IPTV所取得的成果。第2-7章詳細介紹每個工作小組的工作職責和取得的最新進展,并簡述了各組未來的工作方向;第8章對全文進行了總結,并介紹了中國企業和研究機構參與FG IPTV的情況。 2、需求和體系架構 WG1需求和架構工作具體工作任務是從已有的IPTV業務、所部署的方案以及相關業務的互通需求中提煉用戶場景;定義IPTV需求和體系架構;對照用戶場景和現有標準,查找標準缺失的環節;開發能夠逐步演進的IPTV網絡和業務架構。 需求和架構方面的工作成果將作為其他各組(WG)的指引性文件,所以也是各方關注的熱點,不僅提案眾多,而且討論熱烈。 業務定義和場景描述方面,經過兩次會議的討論,形成了包括IPTV業務描述、IPTV的業務用例和場景等內容的輸出文檔。該文檔的內容為需求的開發和架構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在業務需求方面,與各個WG的工作范圍對應,分別針對IPTV架構和業務、服務質量與性能等六方面提出具體的需求。這些需求將在后續的工作中根據提案進行修改和補充。在第二次會議上,除了各個參與單位踴躍提交需求建議外,ATIS還將其正式發布的IPTV需求文檔提交給FG IPTV,這份文檔對WG1需求制定工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許多需求條目參考了ATIS的文檔。 IPTV體系架構方面,根據第二次會議的討論,確定了分別開發基于NGN(ITU-T Rec.Y.2012)和非NGN環境下的IPTV體系架構工作思路。NGN環境下的NGN又存在兩種實現方式,即利用IMS(或其擴展)實現IPTV,以及利用其他非IMS的NGN業務組件實現IPTV。為了更為清晰地描述IPTV系統自身特定功能,WG1還給出了與上述3種具體實現方式無關的IPTV 通用功能架構。目前的體系架構工作文檔包含了多個插圖,但缺少描述的文字,因而也很難保證這些方案的一致性,還需要在后續的會議上補充和修改。 目前,ITU-T NGN GSI和TISPAN也注意到了IPTV業務對于NGN和IMS架構的新要求,紛紛開始啟動相關的工作。FG IPTV在架構研究方面可能面臨來自這些組織的競爭,是加快工作速度,還是尋求與其它組織的互補合作,WG1必須做出選擇。 3、服務質量 根據第一次會議的結果,WG2服務質量方面的具體工作范圍包括:定義最終用戶所期望的業務性能及其指標(體驗質量,QoE),包括音視頻質量指標和操控性能指標等;研究網絡傳送和QoS保障機制,研究單播和組播性能以及信令性能;研究QoS/QoE監測方法;研究流量管理(接納控制,優先級策略等)機制;研究降低傳輸差錯(丟包、誤碼等)對業務影響的方法;研究可靠的業務交付和網絡運營機制。 IPTV體驗質量需求方面,WG2經過兩次會議,最終以SG12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給出了QoE的定義,指出QoE是從用戶角度出發衡量業務質量的指標,包含了端到端系統各個部分的影響因素,同時還受用戶自身對于業務的主觀期望和所處環境的影響。但目前在輸出文檔中還沒有關于QoE指標、測量方法等方面的詳細的內容。IPTV流量管理方面,WG2回顧了IP網絡流量管理的各種技術手段,討論了IPTV中各類業務與Y.1541定義的QoS級別之間的對應關系。但適合IPTV的流量控制機制還有待研究。WG2還討論了IPTV對于應用層差錯控制技術的需求,詳細討論了ARQ和FEC技術,認為在不同的情況下均可應用于IPTV。WG2將還繼續研究其他的應用層差錯控制技術。IPTV中的監測指標、監測點以及監測方法受到運營商的關注,WG2討論了 ITU-T VQEG在視頻質量測量方面的一些成果外在IPTV中的應用方法,而其他內容如操控性能(因頻,頻道切換,字幕等)監測,還有待繼續研究。 WG2的工作領域相對比較新,與其他的標準化組織的工作重疊較少,相信隨著FG IPTV工作的深入,WG2方面的工作將會受到各方的重視。 4、安全與內容保護 WG3安全與內容保護方面的工作主要涉及內容、業務、網絡、終端和用戶的安全威脅分析,安全需求定義,IPTV安全體系架構設計,以開發適合IPTV的安全機制和內容保護方法。 WG3從內容安全,業務安全,網絡安全和終端安全四個環節分析了IPTV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導出各個角色對應的安全需求。但關于適合各個產業鏈角色需求的安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特別是針對業務安全的播控機制的研究,針對內容保護的數字版權管理技術及不同DRM系統的互聯互通的研究等將是未來討論的熱點。 5、網絡控制 IPTV網絡控制的相關問題是WG4的研究對象,具體包括:IPTV中的命名、編址和標識問題,控制和信令機制,內容分發機制,支持IPTV的家庭網絡、接入網絡和核心網絡;其它相關的問題還有:接入網和核心網支持組播的各種場景、UNI,NNI和SNI的各種信令接口、組播VPN,包括組播組管理、在不同環境下組播互通問題,以及QoS/QoE的控制信令等。 前兩次會議WG4的主要討論話題集中在組播控制,內容分發網絡和流媒體播放控制三方面,IPTV標識、重疊網以及互聯互通等問題還有待后續研究。對于IPTV業務系統來說,內容分發網絡是其區別傳統電信業務系統所特有的,也是標準化需求最為迫切的環節之一,因此也將成為FG IPTV研究的一個熱點。另外,組播方面的話題也將成為WG4討論的焦點之一。 6、端系統與互操作 WG5工作組主要研究IPTV用戶側系統,包括終端、家庭網絡、終端及家庭網絡接口、遠程控制和管理、互操作性需求等內容。前兩次會議主要討論了IPTV終端的功能架構、軟硬件結構、接口、用戶界面、協議棧、編解碼器以及管理和安全等問題。后續工作中WG5將進一步研究IPTV終端與家庭網絡的關系。因為IPTV終端數量將會十分龐大,供應商眾多,因此終端互操作標準備受業界關注,雖然前兩次會議較少涉及,但根據WG5的計劃,互操作是后續工作中的一個重點。 7、中間件、應用與內容平臺 WG6的研究范圍涵蓋中間件、應用以及內容平臺,包括內容的發現、導航、選擇、獲取、交付和呈現以及相關的交互。具體研究內容如下:元數據、內容導航(如EPG)、內容發現、內容呈現、IPTV中間件以及音視頻編碼等。在電信業界,由于大家對中間件等概念還沒有統一,所以前兩次會議主要停留在定義以及需求的討論上。該組工作范圍非常的廣泛,涉及多個技術領域,將是FG后續工作的重點領域。 音視頻編碼標準在IPTV標準體系中的應用也是WG的研究課題之一。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音視頻編碼工作組(AVS)也通過ITU-T A.4/A.5程序成為ITU-T的合作伙伴,這為AVS標準被ITU-T IPTV選用打開了大門。目前在多個工作文檔中,AVS與H.264同時作為選項出現。 8、結束語 FG IPTV成立至今,雖然各個WG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但的確已經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正如FG IPTV主席Ghassem Koleyni所說的那樣,FG IPTV正在走上正軌。隨著工作的深入,很多涉及技術細節的實質性問題將會提到議事日程上。這是致力于IPTV的國內單位參與國際制定的一個難得的機遇。 國內的主管部門和企業也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從FG IPTV成立開始,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中國電信、中國網通、華為、中興、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和UT斯達康等單位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就積極的參與了所有的各組的研究活動。 我國代表團在FG IPTV前兩次會議上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圓滿完成了預定的目標。特別是第二次會議上,輸入文稿中來自中國的提案達到58篇,占到總數的40%以上。其中,經過會議討論,所提交的IPTV定義被接受作為FG IPTV官方定義,在IPTV需求、IPTV體系架構、QoS和性能監測、IPTV安全方面,終端與互操作性方面,中間件、應用和內容平臺等方面均有多個提案被采納。中國代表團已經成為推動FG IPTV工作的一支主流力量。 實際上,早在ITU-T啟動IPTV標準化工作之前,國內的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就已經組織成員單位成立了IPTV標準工作組,分別在業務需求,體系架構,承載網絡,機頂盒,安全等各方面展開研究工作。目前為止已經有6項標準報批,將以參考性技術文件形式發布,還有近20項行業標準和研究報告正在制定過程中。可以說,CCSA的工作成果為國內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幫助國內單位在FG IPTV的工作中贏得了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