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170414095456 - 副本.jpg
演講嘉賓:譚建榮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設計與機械工程技術領域專家 演講主題:大數據支撐下的智能服務:關鍵技術與企業應用 【嘉賓介紹】 譚建榮,機械設計與機械工程技術領域專家,主要從事數字設計與智能制造,大數據與虛擬現實方面的研究,浙江湖州人,1987年研究生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 1992年博士研究生畢業于浙江大學,先后獲工學碩士、理學博士學位,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浙江大學設計工程及自動化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圖學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工程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先后獲首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中青年圖形科技跨世紀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浙江省重點學科帶頭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浙江省新世紀重點培養人才”、國家863計劃自動化領域CIMS主題設計自動化專題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第一二層次”、“科技部十五863先進個人”、“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和"中國科協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和稱號。 提出了多品種大批量定制設計技術、多性能數字樣機設計技術和多參數分析與匹配設計技術,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教學成果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將提出的技術固化在軟件中,開發并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登記權12項。研究成果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列為2004年機械工業科學技術9項重大進展之一, 在包括一批裝備行業大型骨干企業在內的多家有影響的制造企業得到成功的應用,有效地支撐和支持了國產重要裝備的設計與創新,推進了裝備制造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的發展。 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的高水平論文185篇,其中SCI/EI 檢索142篇,引用1600多次,出版學術專著9本。 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會議概況 時間:2017年5月24-26日 地點:上海光大國際大酒店 主題:智能 服務 融合 規模:1000人 大會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主辦單位:《先進制造業》全媒體 承辦單位:上海聞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專家顧問(按筆畫和字母順序) 大會主席: 譚建榮,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設計與機械工程技術領域專家 專家顧問: 丁文江,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王天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發改委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盧秉恒,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朱森第,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名譽主任、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原機械工業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李 杰,美國西西那提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智能維護系統產學合作中心主任 沈士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前校長、北京航空航天學會理事長 陳清泉,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鐘志華,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 Bruce M. Kramer,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執行總監 Juergen Weiner,SAP高級副總裁 Michele Marchesan,3D Systems 首席營收官 Rainer Stark,弗勞恩霍夫中心虛擬生產與創新主管 Seeram Ramakrishna,新加坡國立大學納米纖維和納米技術中心的主任、機械工程系的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印度國家工程院院士、東盟工程技術院院士 Tan Sze Wee,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執行主管 大會日程安排
微信圖片_20170414095700 - 副本.png
部分議題 ✔大數據支撐下的智能服務: 關鍵技術與企業應用 ✔德國工業4.0與中國制造業2025在當前背景下的發展 ✔應用于工業生產的德國工業4.0標準化框架體系工作最新進展 ✔材料信息技術與智能制造 ✔構建智能制造生態圈的協同供應鏈創新與發展 ✔PPP產業生態體系助力中國智能制造 ✔迎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與工業大數據分析在智能制造的應用 ✔一站式生產發展平臺 ✔基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業互聯網絡系統及平臺建設 ✔互聯網技術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應用,與相應創新文化建設 ✔重型機械在日本的智能制造 ✔互聯工業—博世工業4.0之路 ✔“3D打印+”解決方案助力智能制造 歡迎報名參會: 大會贊助及參與登記請聯系組委會: 聯系人:王萌 電 話:021-51757707 手 機:150-21822-869 郵 箱:john.wang@wintimechina.com 官方網址:www.amc-or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