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報記者:夏楊 支少容
“我全身只剩兩塊錢,專用來‘防身’,羊城通沒錢了還可以坐車回家!苯衲戤厴I的廣州大學生兔兔(化名),月薪不到兩千元,兩個月就把所有錢都花光了。最窮的時候,儲蓄卡只剩下7毛錢。沒辦法的她動用了信用卡,卻刷爆欠下一身債。迫于無奈只好求救于家人,母親寄了好幾次錢過來。
經濟窘迫,能省則省。兔兔每天上班自己帶飯,起床第一件事是洗米煮飯,然后再洗臉刷牙。早餐大多省掉了,加點橄欖菜或煎個蛋就成了午飯。無論多晚,她都下班回來自己做飯。剛上班時沒發工資,房租、水電費、生活用品、柴米油鹽等都由室友支撐著。但是,即使發工資時兔兔也高興不起來。“每個月要交房租,還要留一筆錢還信用卡,還要吃、穿、用……”
“我一直想找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然后賺錢買房子。但眼前連夢想的邊都沒沾上!蓖猛谜f,盡管她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也只能硬著頭皮先做著。
徘徊中的同齡人,數不勝數。畢業生小王今年7月從廣東一所本科院校畢業,至今仍未有工作,只因患有乙肝小三陽受到歧視,曾有兩份工作因體檢被拒。畢業后,小王在學校附近的城中村租房子住下,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單位,就這樣懸著過了好幾個月。
小王的老家在山東,家里經濟狀況并不好,自小父母就不在了,只與姐姐相依為命。姐姐嫁人后,他就想自己在廣州立足。然而他目前沒有工資來源,只有靠姐姐支持。為了省錢,他常中午買些饅頭和涼拌菜,這樣就把午餐和晚餐都解決了。平時不吃宵夜,也不敢去逛街。雖說附近也住了很多同學,但很少與他們聯系,因為很多同學都換了第一份工作了,一想到自己還飄著,就低落得很,即使聊天也不愿意談工作的事。
專家分析
原因:大學教育和社會需求脫節
大學畢業生就不了業,或者就業不理想,導致生活困頓,淪為社會新底層,根本原因在哪?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運清分析,這是大學教育的問題,培養出來的人才不適合社會需要。
周運清說,在一段時間內出現這樣的問題很正常,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轉型,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步調又太緩慢了。按照原有的培養方式,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沒本事”,不能適應社會需要。
是不是畢業生太多,導致“就業難”?周運清認為,雖然擴招有擴招的問題,但“就業難”不能歸咎于擴招,也不能歸咎于金融危機。其實社會各層次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只是大學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滿足不了這種需求!霸S多大學生中高端崗位去不了,就和底層人搶飯碗,比如大學生賣豬肉、當掏糞工等,雖然精神可嘉,但都不值得提倡。”
中山大學一位社會學教授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部分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無業,這是大學教育和社會需求脫節造成的。“目前許多教育政策的制定不是以就業為導向,不看人才市場需求,但培養出來的學生又要在人才市場消化,這就造成一時難以消化、甚至消化不了的問題。”
出路:不一定非要留在大城市
“部分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應該引起社會反思。”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張敏強分析,一方面高等教育應該檢討,現在高校熱衷于各種評估,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學科建設上,沒有以學生為本,本科生教育要培養什么人,要達到什么目標還不明確。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也應該反思,F代大學生基本上都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自己要干什么,達到什么樣的目的要有認知。
張敏強說,正處在尷尬處境中的畢業生,需要看清社會發展的方向,調整好自己的定位,不一定非要留在大城市發展,很多中小城市都有好的就業機會,發展潛力很大,生活也很自在。在困境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充電,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同時張敏強指出,很多畢業生因為自己處境不好,不愿意跟同學、朋友聯系,信息越來越封閉。恰恰相反,越是有困難,越要多和同學、朋友溝通聯系!巴瑢W朋友間的交往沒有功利色彩,往往能在不經意中給你幫助!
探尋:該不該有社會保障來接濟
“淪為底層”的大學生群體,是不是應該有制度來保障?華南師范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諶新民教授表示,社會應該有這種保障體系,目前有些地方已經有針對本地戶籍人口的保障政策,但還沒有全省、全國層面的統一做法。他說,政府正著手研究這個問題,參照某些群體制定針對未就業大學畢業生的保障辦法。
廣東省勞動學會副秘書長、中山大學副教授卓鷗對未就業學生的保障機制存在一些擔憂,因為畢業生情況復雜,保障措施操作起來很難。很多畢業生不愿找工作,因為家里有產業!敖o未就業的學生生活保障,家庭考核鑒定這一關較難操作,況且這種做法很容易養懶人。”
卓鷗說,國外有類似的做法,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也可以進行失業登記,能領到一定數量的救濟金,同時會有三次培訓和推薦就業的機會。如果三次推薦的機會都不愿意去工作,那么救濟金就沒有了。其實我們國家早就出臺了政策,“失業大學生可以到戶籍所在地勞動部門登記,會給予生活保障、技能培訓、就業推薦等方面的幫助。”不過現實是,政策出來了好幾年,去辦理登記的大學畢業生卻寥寥無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