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加快增長方式轉變,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強國的戰略起步期。這期間,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繼續擴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十一五”期間,我國通信業相繼在3G、下一代網絡和光通信等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結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為我國通信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2011年,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將面臨一個全面發展的新機遇。工信部科技司馬民處長透露,“十二五”期間,我國通信投資規模將達到2萬億。他認為,通信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將直面嚴峻的挑戰,必須堅持轉型升級。同時,為了促進信息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工信部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的信息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十二五”期間信息業發展明確五大方向 工信部副部長奚國華近日透露,在“十二五”戰略機遇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從寬帶戰略等五方面加快信息產業發展,利用大陸內需市場優勢和臺灣全球化生產與銷售網絡優勢,推動優勢互補,加快產業鏈整合,實現協同發展,深化兩岸在TD、數字音視頻、LED照明、移動存儲、綠色制造等領域的合作。 奚國華表示,“十二五”期間,一是加強規劃政策引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出臺進一步支持集成電路、軟件、新型顯示器件等重點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整機和新型平板顯示器件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優勢企業并購重組,整合資源,做大做強。 二是繼續落實擴內需政策,繼續實施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改善品種,提高質量,滿足消費需求。推動以內需支撐產業增長,加快3G建設,發揮信息基礎設施升級和重大工程建設的帶動作用。擴大軟件網絡化服務,培育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支持網絡動漫等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消費特點。 三是實施寬帶戰略,加快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特別要支持TD加速向LTE演進發展并向4G過渡。促進物聯網的研發和產業化。穩步推進“三網融合”試點工作,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的國家標準體系。加大新技術、新業務開發力度,以信息通信技術一體化服務、固定移動融合業務為重點,加快傳統通信服務向融合化、多媒體化、集成化信息服務轉型。 四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著力發展集成電路、關鍵元器件等核心基礎產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推進企業管理變革中的作用,降低生產和管理成本,構建柔性化、網絡化、智能化和服務化的新生產模式。用信息化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智能制造、現代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加大信息技術產業在綠色生產中的應用,促使經濟發展擺脫對資源的依賴,減少環境約束。 五是擴大對外開放,繼續大力支持包括臺資在內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和服務業向大陸轉移,鼓勵各類企業在大陸建立研發中心。支持高附加值產品擴大出口和企業海外并購,實現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能力。努力把握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帶來新的機遇。著力推動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軟件外包服務為切入點,創新發展信息服務業。 運營商明確發展思路,轉型備戰“十二五” 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2011年,中國的通信行業將面臨信息化快速發展、3G的大規模普及、新技術和新應用不斷涌現的發展機遇。國內的三大運營商紛紛明確了各自的“十二五”發展思路,轉型備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