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廠商的發展趨勢 中國大陸和臺灣單片機廠商的發展過程十分相似,都要經歷一個從為先進國家做代工到自主研發的過程,但發展的快慢程度有差異。以臺灣IC廠商為例,最早曾為美國、日本等做代工,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了一些關鍵技術,從而形成自主研發能力,這一過程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中國大陸單片機廠商的發展也遵循這一模式。不過,隨著國際之間技術交流日益頻繁,加上中國強大的內需市場、豐富的人才資源和充足的資金,使得大陸廠商從做代工到走向自主研發的過程更快、更容易。但另一方面,全球日趨激烈的競爭已成為大陸廠商面臨的主要困難。由于中國大陸廠商基礎比較薄弱,要與國外廠商競爭,只靠企業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中國大陸應向韓國學習,加大對本土IC廠商的支持力度。 由于一些政治因素以及為保護臺灣廠商的競爭力,臺灣當局會限制到大陸投資的IC廠商,特別是一些高科技的產業不能全部進來,而把一些傳統的或技術門檻較低的產業轉移到大陸,留在臺灣的IC廠商則逐步向高端和其他領域發展。不過,情況也在發展變化,越來越多“技術含量高”的工作也轉移到大陸完成。以盛揚為例,除了IC設計以外,市場計劃、技術計劃、定義IC規格、IC驗證、市場推廣和售后服務等業務,都已經在中國大陸進行。由于大的家電公司集中在東南沿海,盛揚在該地區的業務已占整體營收的2/3。 未來單片機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由于通用型IC的仿冒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定制化IC將是未來單片機發展的主要方向。此外,盡管16位、32位單片機市場有所增加,但8位在未來三五年內仍將占主流,只是成長幅度會趨緩。從應用角度講,盛揚看好消費類電子和家電產品,尤其是中小型家電產品,它屬于比較成熟的單片機應用領域;其次是高端領域的車用產品。目前,盛揚已針對汽車周邊領域推出系列產品,主要用于汽車防盜、車載電子、信息娛樂、胎壓監測、里程表的面板等。 單片機擁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但廠商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因此,對本土企業而言,要想脫穎而出,質量一定要好,同時還要注重產品的環保和可靠性,因為家電和汽車等產品對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其次,充分發揮本土廠商在特定應用領域的性價比優勢。不過,這種性價比必須建立在性能過關、可靠度過關的基礎上;第三,向車用產品等高端領域邁進。由于車用單片機對溫度范圍和抗噪聲有嚴格要求,而動力系統更需要五到十年的試驗期,因此性能在這一領域顯得尤為重要;第四,針對單片機靈活性高,可塑性強、與終端產品結合非常密切的特點,快速推出新產品,挖掘新的應用領域,尋找新的市場機會。 此外,本土廠商要聯合起來與國外企業競爭,提升整體競爭力。目前,臺灣單片機廠商已具備獨特的競爭力:性價比+獨特的應用,但大陸的一些企業還停留在copy階段,應盡早走向自主研發。 一名優秀的單片機開發工程師最重要的素質 單片機從開發到產品端有很多關鍵階段。首先,開發新產品需要了解市場需求和應用方面的技術,才能定IC的規格;IC規格定下來后才能進行IC設計;IC設計完成后要進行驗證;驗證完成后,要做演示版進行市場推廣。這些階段都要求單片機工程師具備優良的素質。 首先他們要懂技術,并注意技術經驗的長期積累。比如定IC規格,這是決定IC成敗的關鍵,規格定得好,IC才能做得好。但IC規格不能關起門來自己定,一定要與市場和產品端相結合。所以就要求工程師必須熟悉整機產品的整個研發和生產過程,要懂生產環節和產品的專業知識,懂IC內部的相關工藝和IC設計。因此,要完全掌握這項技術至少需要十年的經驗積累,并且要一直做到工程主管的職位,才有可能完成。因此這種人才在任何一家公司都非常寶貴,大概只有2%的人能做。 其次要懂市場,對市場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才可能做到技術管理的高層或工程領域的主管。否則,只能永遠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師。 職業發展和規劃 單片機工程師的流動性的確很大,技術人員的流動性越高,就越難累積經驗,也無法進行技術生根,這對技術人員和公司的長遠發展十分不利。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公司沒有為技術型人才提供一條提升之路,從而形成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導致人才大量流失;二是員工自身的定位和價值觀問題。 從臺灣公司多年來的運作經驗看,很多技術型公司都會為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兩條路:工程類和管理類。兩種類型的人才都可以得到升遷和發展,將來的地位和待遇相差不多。甚至技術管理者的地位會更高,講話會更有份量,因為他積累了太多的經驗,know-how的東西已經深藏于他的內心。所以公司要發展,必須提供這樣一條路線讓工程人員去走,工程師才能生根。如果公司能把技術最好的一些人留下來,把經驗累積下來,那么對公司的轉型或跨領域搞下一代產品會很有幫助。 從工程師的角度講,是做技術還是轉行做市場或銷售,關鍵要看個人。如果技術工作自己適合做、喜歡做,而且有能力做,那么就不要迷茫和彷徨,沿著這條路好好走下去,認真地積累知識,爭取向工程管理類的角色轉變,一樣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如果工程師自身喜歡做市場,也不要急于轉行,而是在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轉,以便向銷售總監的角色發展。因為有技術背景又適合搞銷售的人才也是技術型公司的稀缺人才,這種人才會在技術層面上與客戶深入溝通,更容易取得客戶的信任。 技術的積累就像儲蓄,等年紀大了就會擁有一筆很大的技術財富。如果把年輕當作本錢,任意揮霍,到頭來會一無所有。技術積累也像鍛煉身體,年輕時不去照顧自己,不運動,不保養,到老了渾身是病。因此,工程師在年輕時要認真地積累技術。而積累首先要有一定的穩定性,不要隨意轉行或跳槽。這里面可能涉及到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有人為了多幾百元錢的薪水就選擇跳槽,而放棄在一個正規公司的實踐和學習。這種跳槽,表面上看是多掙錢,但實際上是在花自己的本錢。因此從長遠看,這是一種損失而不是賺錢。 |
哈哈,LZ到底是在說IC工程師還是單片機工程師? 轉貼要注明,內容也要先審一下. |
像老師學習了。 |
IC設計門檻很高,單片機應用就一般了。 |
頂! |
思路不是很明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