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運動是良藥,但為何運動傷害,運動猝死的事件時有發生?運動是不是一項高危運動啊,以后還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運動的直接目標是追求身體健康,如果在運動中發生不可挽回的傷害事故,對于追求健康和愛好運動的人來說將是巨大的,也是沉痛的,運動的再好,離開了科學合理安排等于扯淡,所以運動風險問題必須時刻警惕! 其實,不要因噎廢食,只要做到科學運動,就可以降低運動傷害、猝死發生的幾率,而科學運動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不能看別人干什么自己也學什么,而要看適不適合自己。 過度運動猝死雖然來勢洶洶,但是專家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年輕的可能有先天性心血管異常;年齡大的可能有動脈粥樣硬化;再就是神經興奮性持續增強造成突然意識喪失。雖然很多賽事在報名時,都要求參賽人員提供曾經參賽記錄,和最近的健康體檢報告,但由于一般的體檢手段只能查出有病或者沒病,查不出健康風險,所以仍然不能有效避免意外的發生。比如心血管方面的健康風險,在不運動時,很多人做心電圖、彩超看不到問題存在,一旦運動過度,身體已經存在的健康風險因素就會變成死亡之手。 平時如何避免運動性猝死,科學合理健身? 怎么知道這些風險,我們建議用能夠早期發現健康風險的技術設備對運動人群進行經常性的體質測評,健康檢測,對從中發現的不適合做某種運動的風險人群,果斷排除在運動隊伍之外,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例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等心血管風險因素人群,在從事馬拉松等高強度體育項目時,隨著心臟耗氧量的增加,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會隨之增高,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引導他們科學運動,做適合自己的運動,而不是不顧一切跟著別人跑到自己生命的盡頭。 全面、準確、無創、無輻射,以及不用抽血、不用空腹的HRA健康風險評估系統就這樣得到多家高校、體育系統的認可和應用。HRA對人體當前體質狀況、潛在的健康風險進行測評,目的就是規避運動意外,讓健身更適合自己,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