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1984年Charles W Hull申請的立體光刻專利為起始點,3D打印技術至今已經過了35年的發展。在35年的發展中,3D打印技術已從早期作為一種快速原型技術,逐漸成為一種生產制造技術。 在發展過程中,全球范圍內的科研機構、3D打印企業、制造業應用企業不斷進行技術迭代,并申請了大量與3D打印材料、裝備、工藝相關的專利。特別是在過去十年中,全球3D打印專利申請數量得到了快速增長,根據IPlytics的專利數據,2007-2019年2月,共檢索到與3D打印相關的專利95,302項,專利家族43,418項。在美國提交的專利最多,其次是中國與歐洲。 牽動企業競爭力的 專利技術 專利申請數量 據enCE所了解,從IPlytics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2007年以來,全球3D打印相關專利申請數量逐年保持增長,2018年達24,245項。 ▲圖1 3D打印專利申請數量 * 2019年數據為1月至2月的數據 來源:IPlytics ▲圖2 企業3D打印專利申請數量 來源:IPlytics 圖2表明,專利數量排在前三位的公司分別是通用電氣(GE)、惠普(HP)和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其中GE以2,516項3D打印專利居于榜首。在科研機構中,哈佛大學的3D打印專利數量排在首位。 ▲圖3 企業3D打印專利申請數量 來源:IPlytics 根據專利所提交的地點來看,在美國提交的專利最多,隨后是中國和歐洲。 ▲圖4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情況 2019年數據截至7月1日 據羿戓設計所了解,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分析,在中國提出申請的專利中,僅在2018年公開的3D打印專利數量已達9,932項,其中包括在中國提出申請的美國企業或歐洲企業,如GE、福特、西門子、 曼柴油機和渦輪機歐洲股份公司、空中客車等。 在這些專利中,中國發明專利數量在2018年達6,457項。3D打印專利涉及到3D打印裝備、材料、工藝及應用。例如:由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漢邦聯航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一種超聲輔助的液態雙金屬直接3D打印裝置及打印方法”;南京航空大學申請的顆粒增強SLM制備原位自生TiAl金屬化合物的方法;西安鉑力特申請的“一種用于增材制造的鋁基復合粉體材料及其設備”,通過該技術制造的復合材料提高了基體力學性能,解決了納米增強相顆粒在基體中分布不均勻的技術問題;廣州華鈦三維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申請了一系列3D打印骨科植入物專利,包括該公司已經成功開展臨床應用的3D打印人工椎體相關專利。 專利指標 通過IPlytics 的3D打印專利的市場覆蓋指標與技術相關性指標,可以初步分析專利組合的優勢、劣勢和定位。 ▲表1 3D打印專利指標 來源:IPlytics 市場覆蓋率數值反映了專利申請企業的全球國際化戰略程度和受法律保護的廣泛性。此外,高市場覆蓋率值反映了申請人的高專利感知價值。一項專利所被提交申請的國家越多,該發明所具有的國際市場潛力就越高。如表1所示,前10名專利申請者所有的3D打印專利組合都具有廣泛的國際覆蓋率(高于1的分數高于平均水平)。 技術相關性指標是指專利被引用的數量,高技術相關性值可被認為是特定細分市場中的領先技術。如表1所示,前10名專利所有者的3D打印專利組合具有高技術相關性(數值高于1,代表高于平均值)。在前10名專利申請者中,GE、Stratasys和哈佛大學的技術相關性得分最高。 專利訴訟 根據IPlytics 的數據,2000年至2018年間發生在美國的3D打印專利訴訟案達155起。圖5顯示了2007年至2018年的專利訴訟數。在155項專利訴訟中,共有71項專利(45%)已經轉移(重新分配)。 ▲圖5 發生在美國的3D打印專利訴訟 * 2018年11月和12月數據沒有統計在內 來源:IPlytics 3D打印的未來技術將越來越多地依賴于專利技術,制定有效的專利戰略有助于企業應對急劇增加的專利申請數量以及專利訴訟案。對此,建議3D打印企業專利負責人思考以下問題: ●3D打印專利的數量不斷增加 ,企業應考慮特許權使用費和特許費支付方式; ●企業高層不僅應監控3D打印專利,還應監控專利訴訟數據或專利轉讓數據; ●高級專利管理人員應監控動態3D打印專利市場,為企業主張專利或專利組合的特許權使用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