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芯片國產替代迫在眉睫,物聯網,車聯網,智能硬件國產芯片列舉,看看哪些你知道。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國。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即使作為環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芯片產業仍是中國的一個弱勢產業。據統計,我國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上所使用的半導體芯片等核心部件百分之九五都依賴進口。這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十分不利的,這相當于被外人握住了核心命脈,若是對方拒絕合作,那我們除了坐以待斃,沒有他法。 2018美國封殺中興的禁令令世界嘩然。按照美國原先對中興的制裁禁令,美國公司將禁止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直至2025年3月13日。雖然事后中興公司通過支付10億美元的罰款以及準備了4億美元交由第三方保管,才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 2019美國封殺華為2019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把華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名單”,而受實體清單影響,包括美光、英特爾、高通、賽靈思、博通、Lumentum等在內的多家美企相繼表示停止向華為供貨。 美國對中興,華為的封殺,震醒了國人,讓國人明白唯有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芯片,才是中國科技企業的正確出路。 那么在現如今的自主發展研發芯片的浪潮之中,哪些科技企業能夠實現國產芯片替代外國芯片的理想呢?從目前的形式來看,華為、紫光、阿里巴巴、炬芯科技等高新企業,是很有可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 手機處理器芯片: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其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 及全球1/3的人口。華為自產的麒麟芯片不僅讓國人看到了希望,也讓中國手機科技有了信仰的支撐。 MTK,不多說了。臺灣芯片。僅次于高通。華為海思和小米紫光展銳在移動處理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對國外芯片呈現追擊態勢,以華為海思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一直跟高通角逐。未來,5G將為移動處理器帶來了巨大機遇,希望我國移動處理器有望在數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32位MCU通用單片機: 兆易創新、蘇州國芯、華大半導體、復旦微、航順、等-- 微控制器MCU作為電子產品的心臟,被廣泛應用到消費電子和工業領域。MCU的應用小到體溫計、無線充電器和智能手環,大到數控機床、機器人和汽車。目前,MCU行業產值已經達到數百億美元。隨著物聯網和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未來MCU的市場需求將有爆炸性的增長。我國的MCU廠商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兆易創新、中穎電子和東軟載波等等。 FLASH RAM存儲芯片: 目前,全球存儲芯片主要分三大類:DRAM、NAND Flash以及Nor Flash。2017年存儲器占進口集成電路金額比重超過30%,成為國內通用芯片最大進口單品。2017年中國存儲器進口金額已超過830億美金,約合人民幣5250億元。在內存和閃存領域中,韓國三星和海力士占據優勢,中國廠商競爭空間極為有限。近年來,由于國內對存儲芯片的重視以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國也誕生了諸如兆易創新、紫光集團、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等影響力很大的企業。 兆易創新/合肥長鑫、紫光集團、紫光國微、長江存儲、福建晉華、臺灣華亞、臺灣南亞、臺灣華邦、臺灣旺宏等--在存儲器領域,高容量存儲器市場(DRAM、NAND Flash)被海外廠商占據,中低容量(Nor Flash、SRAM、SLC NAND)海外廠商逐步退出,大陸與臺灣企業搶占份額。兆易創新是國內中低容量存儲器的龍頭企業,在占領中低容量存儲器領域后,公司逐步將業務滲透到中高端容量領域,另外,紫光集團已經在全面布局存儲器產業鏈。 車載總線OBD CAN芯片: 隨著自動駕駛、車聯網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車聯網,汽車部件上需要用到汽車級微控制器MCU,CAN總線,LIN總線,驅動芯片,控制器,收發器。由于車規要求的嚴格,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 ,及復雜程度需滿足汽車車身電子系統的各種需求,主流都是國外飛思卡爾,NXP,瑞薩等廠商的天下。 近幾年國產芯片的崛起,航順,周立功,芯方案,芯米科技。航順32位MCU廣泛支持CAN、SPI、UART、I2C、USB等接口,以及RTCA-SC159、WAAS、EGNOS等GPS系統,且航順MCU嚴格的汽車測試AEC-Q100可靠性標準要求,是國內第一家通過此認證的公司。芯方案的QBD系列(QBD327 QBD61/QBD66)CAN總線OBD芯片,高軟硬件集成度,自適應汽車OBD總線的各種物理層協議層。ISO15031/ ISO14230 /IS9141/ISO15765/J1850/J1939/J1979 等各種汽車總線協議,廣泛的應用于車輛通訊,年檢,汽車檢修,車聯網相關應用。其中QBD1044突破了IC工藝設計限制,完全兼容TJA1044 和 SN65HVD230 完全符合ISO 11898-2ISO 11898-5,世界首款寬工作電壓支持,自適應 3.3V 和 5V 最高供電7V工作。電源浪涌過充阻隔設計 完全超越 ATMEL ATA6560 6561。CAN FD 支持,保證循環延遲對稱性,提供高達5 Mbps的數據速率,CAN SLEEP, CAN WAKEUP 極低電流待機模式,并具有總線喚醒功能,前裝標準設計,斷開電源時CAN總線理想的無源性能,,-40-125C車規工作溫度,集成過溫保護、短路保護,總線故障無緣斷開等,具有強大的電磁兼容性和高安全的ESD等級; 電源芯片: 電源芯片就比較多目前,我國在A股上市的電源管理IC公司有全志科技、韋爾股份、富滿電子、士蘭微及上海貝嶺等等,而新三板49家掛牌的IC設計公司中,有11家專注電源管理領域。 AC/DC、DC/DC:矽力杰、圣邦微、韋爾股份、臺灣立锜、聞泰科技、華燦光電、中穎電子、易能微、上海貝嶺、臺灣聯發科、臺灣茂達、芯朋微、昆騰微、南京微盟、Dioo等--開關電源芯片技術領域是既開發相關電力電子器件,又開發開關變頻技術。兩者相互促進推動著開關電源每年以超過兩位數字的增長率向著輕、小、薄、低噪聲、高可靠、抗干擾的方向發展。 LDO:微盟、晶豐明源、士蘭微、芯朋微、圣邦微、矽力杰、Dioo等--2019年成為LDO穩壓芯片行業發展關鍵的一年。首先,從外部宏觀環境來講,影響行業發展的新政策、新法規都將陸續出臺。另外,嚴格的節能減排對LDO穩壓芯片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還有來自于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 射頻IC: 根據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r 的統計,從 2010 年至 2016 年全球射頻前端市場規模以每年約12%的速度增長。2016年達114.88億美元,未來將以12%以上的增長率持續高速增長,2020年將接近190億美元。射頻及混合信號芯片:紫光展銳、上海博通、中普微、國民飛驤、廣州慧智微、好達電子、臺灣絡達、中科漢天下、三安光電、海威華芯、炬芯集成電路等--隨著5G、物聯網的發展,將為射頻器件帶來巨大機遇,也為中國芯片帶來增長空間。紫光展銳積聚了大量在數字/模擬電路、射頻系統、功率放大器、信號處理等高科技領域的知名工程師和技術專家。而唯捷創芯、中普微、國民飛驤等都是國內備受關注的射頻IC設計公司。另外,三安光電具有GaAs和GaN的PA、LNA 制造能力。海威華芯建立了國內第一條6英寸砷化鎵/氮化鎵半導體晶圓生產線。 液晶芯片: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在中國液晶電視主控芯片市場,臺灣晨星市場份額約40%-45%,臺灣聯發科市場份額約5%-10%,合計低于50%,市場份額明顯下降。這主要得益于一些新廠商的崛起。另外,在智能手機的驅動下,觸控芯片也隨著水漲船高。 紫光展銳、敦泰、格科微、晶門科技、瑞鼎科技、深圳天利半導體、臺灣TPK、臺灣聯詠科技、臺灣聯發科、臺灣矽創、臺灣晨星、臺灣實力科技、臺灣奇景光電、臺灣天鈺、臺灣瑞鼎、臺灣瑞昱等--2013年以來,紫光展銳、華為海思陸續進入相關市場,臺灣聯詠科技及臺灣瑞昱市場份額也不斷上升,對臺灣晨星、臺灣聯發科形成有效的競爭約束。臺灣天鈺是一家專業的電源管理與液晶顯示器驅動IC芯片設計公司,1995年創立于臺灣新竹科學園區。晶門科技是一家實力強大的半導體公司,采用自有產品為全球客戶提供顯示器集成電路芯片IC及系統解決方案。瑞鼎科技成立于2003年10月,提供顯示器(TFT-LCD/AMOLED/LTPS)面板廠商完整解決方案的專業IC設計公司,公司主要產品為顯示器面板驅動IC及觸控IC。 觸控芯片: 匯頂科技、思立微、貝特萊、比亞迪微電子、晶門科技、集創北方、迅駿、臺灣晨星、臺灣義隆、臺灣奇景光電、臺灣君曜、臺灣矽創、臺灣聯詠科技、臺灣奕力科技、臺灣義隆等--近年來,觸摸屏技術在手機、平板電腦、PMP、導航儀等電子設備中的應用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致使觸控芯片市場火速升溫。匯頂科技導入Google Home Hub的觸控芯片超300萬片,發力NB-IoT和汽車電子等市場。貝特萊一直致力于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專注于消費類電子IC設計、觸控IC、指紋識別、生命感知及MCU等產品領域。集創北方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專注于平面顯示技術的芯片設計公司,產品涵蓋各類驅動及觸控芯片。 安全芯片: 紫光國微、國科微、國民技術、北京君正、大唐電信、中國軟件、同方國芯、華大電子、華大半導體、凌科芯安、瑞那捷、蘇總國芯、智芯微等--我國信息安全芯片產業優勢企業有紫光國微、國民技術等。紫光國微是我國安全芯片的領導者。而國科微的GK2301系列芯片硬件集成國密SM2/3/4加解密算法、AES256加解密算法,使用驗簽方式防止固件被篡改、多級加密防止密碼被破解、封鎖調試接口和對用戶數據進行高強度加密等多種手段。國民技術公司長期以安全芯片作為發展方向。 指紋識別芯片: 匯頂科技、思立微、邁瑞微、芯啟航、比亞迪微電子、信煒、貝特萊、集創北方、成都方程式、臺灣神盾、臺灣JP Sensor、臺灣義隆、臺灣茂丞等--國產指紋識別芯片廠商主要有匯頂科技、邁瑞微、信煒、芯啟航、貝特萊、思立微、集創北方、比亞迪微電子等十多家企業。匯頂科技是國內知名的指紋識別技術解決方案公司,為各大手機品牌做指紋解鎖。對于指紋識別芯片,匯頂科技穩居行業第一,臺灣神盾/思立微/信煒等上升迅速。自2015年以來,集創北方也開始進入指紋識別市場。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目前,中國芯已經成為當下強國的必須。經過了十幾年的艱辛歷程,中國芯的崛起勢不可擋,中國芯不再受制于人。IAIC大賽旨在創造條件、營造氛圍,通過聯合創新、資源共享、協同發展,提高在應用創新和產品設計中采用中國芯的積極性,通過應用市場的發展帶動中國芯產業的崛起;通過培育完整覆蓋電子信息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打造戰略性核心競爭力,助力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車載總線芯片芯方案OBD芯片 CAN芯片 327 1044芯片 100%中國芯,全兼容,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性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