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核泄漏事故的日本福島核電站搶險中,機器人被用來送往高輻射區域進行監控和輻射水平檢測,目前日本已經向事故區域投放了高輻射專用的Monirobo機器人。這種Monirobo機器人主要是針對高輻射地區作業進行設計,由日本核安全技術中心進行設計生產。單個機器人體積為 800×1500×1500mm,重量約為600Kg,雙履帶每分鐘可以行進40米,配有可移除障礙和收集樣品的機械臂。使用無線中繼器可以從1.1公里之外進行遠程控制。 防輻射機器人必須攜帶沉重的屏蔽罩,很多電子產品都很容易受到輻射影響,尤其是照相機。 先期投入使用的紅色版機器人支持輻射探測、三維攝像、溫度濕度傳感等,另外還有一款黃色Monirobo機器人可以用于收集粉塵樣品和檢測可燃氣體。 與此同時,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已經成為載人飛機禁飛區,提供空中航拍支持的是來自美國關島空軍基地的一架全球鷹無人機,配有攝像機、熱成像儀、合成孔徑雷達等裝備,可以提供全天候所有氣象條件下的航拍支援。 ![]() 附1: 比自衛隊還專業 日本地震救援機器人一覽雖然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但頻發的地震余震和海嘯仍然讓日本國民心中惶恐(雖然不是主要因素),在救災現場,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和日本救援人員同時出現的機器人身影,這就是日本地震救援機器人。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了解下四種功能各異的搜救機器人,它們都有一些獨門本領。在地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RoboCue,一種可以識別人體并實施拖拽和運輸的機器人,可以將傷者運離災害地區,同時在運輸過程中能夠提供緊急用氧。不過在將人體運送到托板時比較驚悚,看起來好像在從臉開始啃起的食人怪獸。 ![]() Snakebot,長26英尺,外表如同蛇一樣,用于搜索狹小縫隙后的空間,雖然美妙只能移動2英寸,但可以拐尖角,機動性能相當出色。在地震后的殘垣斷壁中翻山越嶺是它的拿手好戲,經過多次實際應用,已經成為搜救人員的得力助手。 ![]() Robotic Crawler又是一種運輸型機器人,看起來像棺材一樣的構造可以支持多達250磅的重量,但是因為優良的爬坡和續航能力被用于傷員的遠途運輸,特別是在直升機之類的救援設備無法使用的情況。其內置的生命特征檢測傳感器可以持續監視傷員情況。 ![]() Quince是專門用于探測空氣狀況的機器人,體積如同一輛兒童車,六輪驅動,傳感器可以探測二氧化碳濃度和溫度,以確定是否有人存貨,內部可以存放急救用品提供給受災者。 ![]() 這些機器人分工明確,聯合起來工作能力不輸救援人員,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它們身上的電子芯片大都是民用標準,沒有經過抗電磁加固是無法勝任高輻射環境工作的,也就是說它們不能應用于核電站搶先救災,還真是和自衛隊意外的相似呢。希望在今后的救援活動中,這些大無畏的機器人可以給那幫縮卵的男人們做個榜樣,也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