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點30分至9點30分,“地球一小時”活動在全球得到了較以往更大范圍的擁護和實施,北京也有更多建筑參與活動。但關于“地球一小時”是否真能節電、是否會損壞電網的爭論始終沒有終止。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活動對電力系統影響有限,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宣傳環保理念。 ■北京參與建筑超過往年 今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將有全球131個國家的4000多個城市參與,中國參與的城市也達到86個。截至昨天下午,在某門戶網站上響應“地球一小時”的個人達到近400萬人,網友表示將在這一小時內共同熄滅不必要的燈光,為地球的可持續未來祈福。 另外,據記者了解,本市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建筑也多于往年。八達嶺長城、北京的最高建筑國貿三期及國貿建筑群等北京地標建筑均熄燈一小時,以此來表達低碳節能的決心。 ■熄燈活動引發節電爭論 其實,“地球一小時”在過去的幾年里也飽受質疑,關于熄燈一小時是否真的能節能減排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過。 著名學者方舟子在微博上稱“地球一小時”活動是“一場并不環保的環保秀”,“停電一小時本身起不了節能減排的作用,如果點起蠟燭,反而是在增加排放和污染環境。” 也有人從專業角度提出,發電機運轉過程就是發電的過程,運轉得越快發電越多,負荷也越大。熄燈一小時期間用電負荷變化不大,所以達不到降低用電量的目的。此外,因負荷較小沒有影響到發電機的運轉,電還是正常地運送出來了,最終還是在運轉中被消耗了。 記者綜合網友對于“地球一小時”活動的不同意見,發現質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第一,熄燈一小時對用電量的實際影響究竟有多大?第二,同時開關燈產生的用電量變化是否會對電網產生破壞? ■集體熄燈不會影響電網 北京市電力公司表示,昨晚的電力負荷與前晚相比,沒有顯著減少。電力公司甚至很難統計出因為熄燈活動用電負荷的減少。對于電力生產企業來說,因電廠發出的電不能儲存,用戶臨時性關燈,不會減少生產成本,只會造成電力的浪費。 有電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熄燈一小時對用電量的實際影響并不十分明顯,更不會破壞電網。昨天,科學松鼠會官方發布微博稱,照明用電只占國民用電總量的10%,其中又只有少部分參與熄燈。它對電力系統影響有限,更不會對發電設備造成破壞。城市交通照明的規模和開關同時性都遠超參與“地球一小時”的分散用戶,電力系統仍可正常運轉。 科學松鼠會的成員曾經做過一個相關實驗,證明了不會有開關一次等于幾個小時持續發光的情況。所以節能燈開關瞬間大量費電的說法也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對于這些質疑聲音,世界自然基金會工作人員解釋,“地球一小時”活動的主旨并非單純為節約電力,而是通過活動引起人們對地球環境惡化的關注,根據前兩年關燈活動后電力部門的信息,關燈對電網影響微小,不會造成危害。 相關新聞 “地球一小時”有了新內容 本報訊(記者 李華良 趙婷婷)昨天晚上8點30分,北京最高大廈國貿三期的外景照明燈關閉一小時,同時,八達嶺長城、鳥巢、水立方及國家大劇院等諸多城市標志性建筑熄滅燈光。全國的86個城市、眾多個人、社區、企業、學校熄燈一小時,并開始實踐各自的環保改變。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昨晚8點半從斐濟和新西蘭首先拉開了帷幕。今年是該活動登陸中國第三年,每年北京都有地標性建筑作為主場,2009年是鳥巢和水立方,2010年是故宮神武門,今年則是國貿三期。 除號召熄燈,今年的“地球一小時”也有了新內涵,要求參與的城市、個人、企業都有一項環保承諾。多個企業昨天作出了承諾,國家大劇院承諾將在2011年繼續開展多項節能降耗工作,預計全年將節能3%至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