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 (IoT) 的市場正在持續增長。無論在消費者中還是在工程師之間,都在越來越廣泛地討論著有關物聯網的話題。在物聯網興起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物聯網新產品不斷涌現,各種物聯網生態系統百花齊放,并且都聲稱自己具有獨特的優勢。面對何其多的選擇,買家可就犯了難,畢竟要選出最適合自己設計需求的技術會是一件無比糾結的事情。在眾多的物聯網生態系統中,ZigBee和Z-Wave是兩種比較流行的無線方案,兩者都非常適合用在智能家居、智能能源、電信、醫療保健、遠程控制(RF4CE,用于消費電子產品的射頻)、樓宇自動化和零售服務等場景中。不過,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規格和應用,適合的用途也不同,而要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也并非易事。本文就將對這兩種技術進行比較,同時還將向您科普一些有關ZigBee和Z-Wave的必要知識。 ZigBee ZigBee是一種用于電池供電設備的低功耗無線網狀網絡標準。在智能家居、數據監控、管理系統和工業設備等場景中,都廣泛采用ZigBee來作為無線控制和監控應用的解決方案。ZigBee技術旨在為自定義配置文件的開發和部署提供支持,因而制造商可以非常高效地借助它來為通用應用構建無線產品。 Z-Wave Z-Wave是一種專有的片上系統 (SoC) 智能家居協議,其設計旨在支持控制、監控和狀態讀取應用程序。雖然該項技術的靈活性不如ZigBee,但得益于其嚴格的認證流程,買家能夠避開許多在ZigBee等解決方案中容易遇到的障礙,并且所有Z-Wave設備也得以無縫地互操作。幾年前,Silicon Labs從Sigma Designs收購了Z-Wave協議,因而Silicon Labs是目前唯一具有Z-Wave芯片授權的制造商。Silicon Labs出品的Z-Wave 700平臺是Z-Wave產品組合的最新進展之一,它可以讓智能家居應用變得更加智能,讓消費者能夠以更小的功率跨越更遠的距離來控制各種傳感器。 ZigBee和Z-Wave的異同之處 ZigBee和Z-Wave都可以作為網狀網絡來運行。在睡眠模式下,這些網絡上的設備僅憑一粒紐扣電池就可以使用數年,而在傳輸恒定信號的情況下則可以使用數月。在這兩項主要的相似之處外,兩者之間還存在不少的差異,表1所示即為兩種技術規格的區別: 表1:ZigBee和Z-Wave的技術規格(來源:作者) ![]() 選擇ZigBee的理由 在配置文件開發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因而在原始設備制造商 (OEM) 中廣受歡迎。 供應商眾多,OEM有更大的選擇余地。 開放式的產品組合,這一點使之成為了高度通用的無線解決方案(盡管協議本身比較復雜)。 可以連接更多設備,因而能夠為正在構建的應用提供更多資源和社區支持。 選擇Z-Wave的理由 傳輸距離比ZigBee更長。Z-Wave的視距傳輸距離可達100m,而ZigBee只有20m。 運行在908MHz的頻率上,不會干擾通常運行在2.4GHz的其他無線信號,包括Wi-Fi、藍牙和ZigBee。干擾會導致信號丟失或不穩定。 耗電量低于ZigBee,只需幾節AA(五號)電池就可以維持Z-Wave模塊運行數年,具體取決于應用和配置。 Z-Wave最顯著的優勢之一是其互操作性。Z-Wave標準能夠確保所有部署了它的設備,無論來自哪一家制造商,都可以互相兼容,這一點使得Z-Wave成為了真正的開放系統,消費者因而在選擇產品時不再受限。此外,Z-Wave還能夠完全向后兼容。對制造商而言,淘汰舊設備或舊技術始終是一大關注點,因而Z-Wave便將確保所有新設備都能與舊設備高效通信作為了必要的條件。 總結 ZigBee和Z-Wave各有優勢。盡管它們可用于許多相同的無線解決方案,但具體選擇哪一種還需要視您所選應用程序的要求而定。 文章來源:貿澤電子 作者簡介:Tyler Wojciechowicz是Symmetry Electronics的應用工程師,擁有密爾沃基工程學院的電機工程學士學位,并有8年的電氣工程師實踐經驗。他致力于研究物聯網應用、微控制器、嵌入式編程、時序、傳感器和電源管理等領域。在目前的職位上,他與現場銷售人員緊密合作,提出多方面的真知灼見,包括為零件選擇最佳替代品以及為產品開發和銷售工具提供建議。他擅長為多個市場領域中的知名供應商開發指導手冊、參考設計、教程、產品比較矩陣以及市場營銷活動?v觀其職業生涯,他還參與過新產品開發、原型設計、工程咨詢、原理圖和電路板設計、3D建模和機械設計。他在電子制造界有著很高的參與度,并且一直在尋找可以推動下一個重大發展的最新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