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我國踐行碳達峰、碳中和承諾的起步之年。如何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我國為此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在“十四五規劃”中,我國將“雙碳”目標列入我國未來的發展目標中;2021年10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司在召開全國發展改革環資工作會議時,強調要統籌有序推進“雙碳”行動;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同國家發展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旨在發揮減污降碳的協同效應,推動城市全面綠色轉型。 為此,在政策的推動下,一系列科技公司紛紛響應“雙碳”政策。 多維角度,奔向“雙碳” 在2021年5月11日的能源數字化助力廣東碳達峰、碳中和的會議上,華為公布了數字能源全景解決方案。方案中包括了“零碳出行”、“零碳發電”、“零碳園區”等多項關于促進“雙碳”目標發展的解決方案。 騰訊則是將目光放在了交通網絡上。通過打造“乘車碼”、“公共交通出行大數據”、“實時公交”等一系列智慧出行的產品,鼓勵大眾用綠色、低碳的方式出行。 “螞蟻森林”是由阿里巴巴在2016年推出的一項旨在帶動公眾低碳減排的公益項目。截止2020年5月,螞蟻森林的參與者已超5.5億,累計種植總面積超過306萬畝,種植的真樹超過2.23億棵,累計碳減排超1200萬噸。 萬變不離其宗,各大科技公司多維角度奔向“雙碳”,其核心技術都是依靠ICT(也就是“信息與通信技術”)數字賦能促碳減排。在新能源領域,ICT也在以技術賦能提供可再生能源的生成。 ICT:促碳減排前鋒軍 數據顯示,2020年,在中國能源部門碳排放中,僅燃煤電廠和供熱廠就占中國總排放量的45%以上,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5%。用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取代燃煤發電,降低碳排放量成為了企業下一步目標。 在新能源領域中,將風力、光伏發電和ICT技術賦能結合起來,提升發電效率,大規模實現可再生能源的生成。 國家電網河南省電力實現了光伏和風電新能源參與電力平衡的精準計算。數據顯示,全省光伏可靠性處理提升15%,風電可靠性處理提升10%,初步估算“十四五”期間將節約電源電網投資150億元。 在ICT技術支持下的數字能源,也在不斷發展。比如近海、湖面的新型能源電廠,虛擬電廠,能源云構建“源網荷儲”全鏈路數字化的能源互聯網,零碳數據中心和零碳站點等,直接給出了未來全球可再生能源產量占全球發電總量50%的預期。 不過在目前階段,ICT行業碳排放只占全球碳排放的2.3%。 如今國內絕大多數家庭都在使用光纖寬帶,而傳統的光纖交換機笨重、巨大、耗電。這些設備需要高性能空調來控制溫度,而空調消耗的電量往往會比通信設備本身還要高。因此,想要進一步地利用ICT完成“雙碳”目標,共同守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除了挖掘新能源路徑之外,升級優化現有技術應用,也是助力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ICT更寬廣地應用到高碳排放的其他行業,定能幫助各行業走上更綠色的發展之路。 ICT:釋放超強發展潛力 沛縣位于江蘇省徐州市,沛縣經濟開發區貫徹落實能源雙控部署要求,圍繞“碳中和”、“碳達峰”全力突破能源瓶頸,以科技轉型助力節能減排。 為持續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沛縣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在2022年,沛縣密集發布“高企培育沛9條”“人才創新30條”“創新驅動沛10條”等科技創新政策,兌現各類獎勵資金8000余萬元,以“政策”精算服務助力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快樂成長。 經開區是徐州市集成電路與ICT產業三大基地之一。作為2021年市重大產業項目,鳳凰灣集成電路產業園項目正有序推進,預計今年全部竣工。整個園區建成后,經開區集成電路與ICT產業發展將再添新引擎。 下一步沛縣將在集成電路與ICT產業,大力促進招商引資,在統籌協調、創新機制、資金支持、人才支撐等方面提供保障,構建集成電路與ICT產業快速發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