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杯用球的名字源于“Al Rihla”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意為“旅程”。和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比賽用球“電視之星—18”使用近場通信(NFC)芯片不同,“旅程”中使用了CTR-CORE技術創新系統,并搭載一顆功能類似陀螺儀的中央芯片。 陀螺儀是一種重要的運動傳感器,是基于角動量守恒的理論設計出來的,因此又叫角速度傳感器,主要用于運動物體的控制系統中。在我們身邊,應用陀螺儀的典型例子是智能手機的相機防抖、導航、游戲控制功能。比如在手機相機防抖里,陀螺儀可以和手機上的攝像頭配合使用,提升用戶的拍攝體驗。 當然,將陀螺儀放置到“大球”類運動里并不是足球首創的,在籃球運動中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在籃球中,陀螺儀主要負責兩項工作,其一是作為裁判判定犯規的輔助;其二是幫助籃球場的射手規范投籃動作以形成更好的肌肉記憶。 ![]() 除了內置高科技系統,“旅程”的外表皮材料也是首創的。通過使用名為SPEEDSHELL的紋理聚氨酯球面材料,大大提升了足球飛行的穩定性。并且,“旅程”還是第一款完全使用水性涂料和水基膠的世界杯用球。 自世界杯創辦以來,每一屆賽事,裁判都會有“搶戲”的時候,也曾因裁判視角問題塑造了球王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不過,每一屆世界杯都在通過科技力求讓賽事更公平,讓裁判的判決更公正。 在卡塔爾世界杯中,采用了新的半自動越位技術(SAOT),通過AI技術分析視頻,然后生產一份3D圖像報告,判定攻方球員是否處在越位的位置上,讓裁判做出更好的判斷。 同時,本屆賽事還進一步增加了VAR應用的力度。剛剛提到的半自動越位技術是賽事VAR增強的一部分。另外,球場上一共布置了12臺特制攝像機服務于VAR,運用視頻動作捕捉技術,定位29個和判罰相關的不同部位形成數據點。 在卡塔爾世界杯的首場比賽中,半自動越位技術就“立功”了,發現在第一粒進球時,厄瓜多爾有球員的腳處于越位的位置,因此宣告進球無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