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 The 25th China International Hi-Tech Fair 2023 時間:2023年11月15-19日 地點:深圳會展中心(福田) 聯系方式: E-mail:2100343293@qq.com 聯系人:徐 妍159 8923 3176(同微信) 創新驅動發展 智慧賦能未來 主辦單位 商務部 科學技術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農業農村部 國家知識產權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深圳市人民政府 聯合承辦單位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 科技部機關服務中心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 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 中國專利保護協會 中科院廣州分院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國家信息中心 亞洲數據集團 組織單位 廣州一流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科技創新塑造深圳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是深圳經濟長期向好穩健發展的關鍵動力。深圳經濟前不久交出的半年“成績單”顯示,深圳主要高技術產品的產量持續快速增長,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深圳經濟向實向高的趨勢日趨明顯。從某種程度上說,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過程,也是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科技創新的“鼓點”注定會越敲越密、高亢激昂。 以科技創新為眼眺望未來,蘊含著一座城市的人才觀、企業觀、創新觀、教育觀,展現著城市尋求新突破、跑出新高度的活力、決心與姿態。對于深圳而言,始辦于1999年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正是以科技創新為眼眺望未來的生動反映。高交會以科技創新踩準時代鼓點,見證了深圳乃至中國的科技創新變革,是匯聚科技創新的“舞臺”、洞察市場需求的“風向標”、點亮未來生活的“窗口”,被譽為“中國科技第1展”,如今也已成為深圳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高交會助力深圳高新技術產業一路“狂飆”,為眾多企業和技術插上騰飛的翅膀,同時助力深圳圍繞科技創新不斷強基礎、增優勢、創平臺、聚人才,匯聚高質量發展強勁新動能。如今,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突破2.3萬家,僅2022年就新增2043家,進一步夯實了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一面旗幟的堅實基礎。 放眼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的分量之重前所未有。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讓創新動能不斷迸發、創新人才不斷壯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既是深圳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的需要,也是打造競爭新優勢、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必然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充分期待,第25屆高交會將緊隨時代浪潮、緊扣國家戰略,在匯聚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為支撐科技強國建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積極貢獻,也將進一步助力深圳在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 據了解,第25屆高交會將在11月中下旬舉辦,以“激發創新活力 提升發展質量”為主題,設有福田展區、寶安展區兩個會場,同期設有開幕式、巡展、論壇、展覽展示以及技術交流、成果交易促進和發布活動等內容。目前,高交會籌備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正穩步推進,相關部委局院、省市、高校團組將繼續在福田展區組織參展。 以科技創新為眼眺望未來,其實質就是以科技創新的確定性,來應對未來發展中的不確定性挑戰。熱情擁抱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深圳信心堅定、步履堅實。 高交會吸引了眾多有技術需求的中外企業、中介機構和數千家投資商,將為專利、技術持有者尋找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 高交會每年擁有一萬多個高新技術項目參展,將為投資商尋找到最新的專利、技術、項目以及大量的投資合作機會。 高交會將為全球高新技術產品和設備生產商尋找到產品快速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 高交會匯聚了各類創新創業資源,通過卓有成效的項目路演、資本對接、技術交流、經驗分享等活動,將為各類創業者提供展示、分享、交流的平臺。 高交會上各種權威機構舉辦的高端發布會和各種論壇會議、酒會等活動,將為所有參會者提供各種資訊,各種商機。 ※ 展品范圍 5G、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品、人工智能、大數據、元宇宙、物聯網、增強現實、AR/VR、智能穿戴周邊、智能鎖、智能家居、消費電子電器、家用電器、移動消費電子、電子元器件、電子生產設備、微電子工業、傳感技術、航空航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材料、儲能與鋰電技術、太陽能光伏、節能環保、節水高新技術、建筑科技創新、智慧顯示及系統集成、光電顯示、LED、智慧照明、音視頻智慧集成、廣播電影電視設備、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充電技術、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創新與科研、知識產權、農業科技、智慧醫療、大健康、生命科學、生物醫藥、連接器、線纜線束、先進制造、智能工廠、工業自動化技術、激光與智能裝備、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高新技術及產品以及中央企業、世界500強、各省市地方國企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