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網科技 8月23日,軟銀集團旗下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已正式提交在美上市申請。眼下,包括全球科技巨頭在內的ARM客戶都在爭相搶購該公司首次公開招股(IPO)的股票。ARM有“芯片屆的瑞士”之稱,但能否繼續保持中立面臨考驗。 目前,全球八大科技巨頭已經與ARM談判,希望成為ARM IPO的基石投資者或者錨定投資者,他們是蘋果、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英特爾、英偉達、三星、臺積電。 ARM為何成了香餑餑?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公司之所以有興趣投資ARM,是因為它們希望擴大與ARM的商業關系,確保他們的競爭對手不會獲得優勢。這是因為,ARM的客戶將該公司的半導體設計視為不可或缺的資源。ARM的半導體設計被全球260多家科技公司使用,供他們每年生產300多億顆芯片,為全球99%的智能手機以及各種設備提供動力,從最小的傳感器到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 知情人士稱,雖然IPO投資不會讓這些公司獲得ARM的董事會席位或能夠指揮ARM制定戰略,但它可能會加強每家參與公司與ARM的關系,并使得競爭對手日后更難收購ARM。 科技咨詢公司J. Gold Associates創始人杰克·戈爾德(Jack Gold)指出:“這些公司希望能夠將他們的技術需求反饋給ARM,這樣他們的需求就能被納入ARM的知識產權中。” 知情人士透露,ARM及其母公司軟銀已將此次IPO所出售股票的10%預留給了客戶,并反對提高配售比例的要求,認為這將對ARM股票的流動性造成壓力,因為在此次IPO中ARM總共只出售10%的公司股份。 ARM與其客戶展開的這一IPO投資談判的細節此前從未被報道過。這些細節表明,ARM作為“芯片界的瑞士”的中立地位仍是一個引爆點。軟銀之所以尋求讓ARM上市,是因為去年該公司試圖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將ARM出售給英偉達的交易失敗。ARM的客戶,也就是其他芯片制造商,反對這筆交易,并向反壟斷機構發起投訴。 各懷鬼胎 蘋果就是希望參與IPO投資的ARM大客戶之一。1990年,ARM由一個財團創立,而蘋果就是該財團成員之一。蘋果一直使用ARM的架構設計自研芯片,驅動其iPhone手機和Mac電腦。這一密切關系幫助蘋果推出了自研芯片,減少了對英特爾的依賴。 三星與ARM合作的另外一個動機則是希望在智能手機生產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降低成本。據知情人士透露,三星執行會長李在镕(Jay Lee)與軟銀CEO孫正義(Masayoshi Son)已經建立了關系。孫正義出生在日本,但祖上有韓國人。 英特爾轉而與ARM合作,主要是為了制造定制網絡芯片。但是隨著它擴大代工業務,在芯片代工領域與臺積電競爭,它需要與ARM建立更密切的關系,以確保它能夠為客戶生產ARM架構芯片。許多科技公司尋求使用ARM設計制造自己的芯片,他們都求助于臺積電為他們進行低成本芯片制造,促使臺積電推動ARM架構芯片的普及。 另外,亞馬遜已利用ARM架構開發了名為“引力子”(Graviton)的自有芯片,為其云業務背后的服務器提供動力,并減少對英特爾和AMD芯片的依賴。知情人士稱,隨著亞馬遜開發更多硬件,該公司正尋求擴大與ARM的合作關系。Alphabet和微軟在開發芯片自給自足方面落后于亞馬遜,但它們也在效仿亞馬遜。Alphabet迫切希望確保其Pixel系列安卓手機的芯片供應,而微軟則希望確保芯片與Windows平臺的兼容性。 不過,所有這些公司的投資都尚未敲定。軟銀近期從其愿景基金手中收購了25%的ARM股份,對ARM的估值為640億美元,這可能超出了一些公司的預期,讓他們感到猶豫。蘋果等公司均不予置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