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志 身體前傾,雙手交叉緊握,第一次與媒體面對面交流,大疆車載負責人沈劭劼有些緊張。 作為大疆車載的一號人物,過去幾年,1987年出生的沈劭劼十分低調,極少公開亮相。在人工智能與無人機的圈子里,他被稱贊為“學術楷!。負責大疆車載之前,沈劭劼是大疆首席機器人專家。目前,他仍是香港科技大學-大疆創新聯合實驗室主任,機器人學科專家。 但在其帶領下,大疆車載近幾年成長迅速,其是大疆創新在2016年內部孵化的智能駕駛團隊,2019年成為車載BU。2022年10月,大疆車載業務從母公司正式剝離,成立獨立實體公司“深圳市卓馭科技有限公司”,而大疆車載成為卓馭科技的業務品牌。 不同于華為車BU跟車企多元且靈活的合作模式,大疆車載最大的核心優勢在于“高性價比”,在較低算力芯片以及不依賴激光雷達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實現高階智駕,包括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導航輔助駕駛)。 大疆車載為什么要堅持走“高性價比”的路線? 在沈劭劼看來,走高端路線也沒有錯,“但一個企業總會需要看自己擅長什么,更容易做成什么,以及手頭資源會決定我們到底選擇哪個方向,我們就按照這個方向去做! 今年在基礎版方案之外,大疆車載推出了升級版7V+100TOPS、高配版10V+100TOPS兩個配置,兩個方案無需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硬件,也無需高精度地圖,因此可以節省不少成本。 降本旨在開拓更廣闊的中低端市場。沈劭劼表示,該方案可在15萬元級別車型上搭載。在他看來,高階智駕在30萬元以上新能源車型的普及率已經足夠高,但8萬~20萬元車型才是主流市場,銷量占比達到54%,這一價格區間的車型極少配備高階智駕功能。 但大疆車載的腳步不止于此,而是希望“從下往上打”——先以基本功能滿足中低端市場,再研發體驗更好的產品。沈劭劼稱,基本盤穩固后,大疆車載會不斷嘗試“更厲害”的技術和產品。 這也意味著,未來,華為與大疆將在智駕領域,展開不可避免的交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