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4月27日,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礎理論與架構”和“人工智能+X”兩個重點方向,以高定位和新機制建設中國自主的“AI頂尖人才和原始創新基座”。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將立足國家戰略布局,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吸引匯聚頂尖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人工智能基礎理論人才為主、兼顧“人工智能+X”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體系;實現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夯實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實現成果應用轉化的突破,讓人工智能更好地賦能千行百業;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人工智能領域高端國際交流合作品牌;發揮引領作用,依托清華的綜合學科優勢和北京的產業發展優勢,建成為世界頂尖的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 據悉,清華大學是國內最早開展人工智能教學和科研的單位之一,于1978年建立“人工智能與智能控制”教研組,于1985年成立國內第一個智能機器人實驗室,于1990年建成全國首個以“智能”命名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進入新時代,清華大學相繼成立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智能產業研究院。 據悉,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首任院長由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擔任。姚期智認為,中國的人工智能在國際上處于非常良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人工智能學院遍地開花? 當前,AI人工智能產業不僅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也是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與此同時,加快發展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 事實上,為加強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我國已成立了數十家人工智能學院,如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中山大學智能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等。 而近期,除了清華大學之外,上海交通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也相繼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 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正式揭牌成立人工智能學院,致力于與企業深度合作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構建全鏈條創新體系,產出具有前瞻性、顛覆性的原始科技成果,打造人工智能領域的“黃埔軍校”。 此外,為進一步面向產業需求集聚產業資源,上海交大還與9家重點單位圍繞人工智能領域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包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浦芯未來互聯網技術研究院、華為、科大訊飛、商湯科技、云從科技、云天勵飛、壁仞科技、第四范式,其中半數為“交大系”企業。 據介紹,這些單位將以人工智能學院為依托,與上海交通大學在科研創新與技術開發、承擔國家重大任務、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及高水平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并提供包括資金、算力、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4月11日,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揭牌成立。該學院由電子科技大學牽頭,以電子科技大學為牽頭單位,教育廳、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與騰訊、華為等企業及科研院所為合作單位。整合四川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業的優質資源,在該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基礎上組建而成。 學院主要采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將通過“政產學研用”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分層分類打造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隊伍,促進人才培養從一校到多校多企、科技創新從單一團隊到聯合攻關的全方位融通,圍繞產業發展所需,有組織地開展跨單位、跨學科、跨領域協同攻關,將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直接賦能優質企業,全力打造重要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