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第一財經資訊 2024第一季度,日本國內半導體制造設備及其零部件、平板顯示屏制造設備的出口額中,面向中國市場的出口額度連續三個月占總體比重超過50%,這一狀態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來一直保持。 日本貿易數據顯示,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第一季度,中國市場占其半導體制造設備、設備零部件以及平板顯示器設備出口量的一半。從實際金額來看,日本2024年第一季度相關設備對中國的出口額達到5212億日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82%。日本媒體指出,該金額是自有可比數據的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第一財經記者12日查詢中國海關總署進口數據發現,中國對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海關商品八位數代碼以8486開頭及部分9031開頭的產品)的進口數量正在不斷增加。數據顯示,今年1月-4月,我國從日本進口上述產品的總金額分別為44.43億元、41.73億元、68.14億元以及62.69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53.06%、7.45%、56.82%以及42.19%,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速。 ![]() 分析認為,中日兩國半導體制造設備貿易數據的變化反映出中國市場對該類產品的強烈需求,這一方面是因為在此前的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產生了替換生產線的特需,以通用產品為中心的洽購增加。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等新型產品的出現,中國市場對車載電子零部件和第三代半導體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 當前日本生產半導體制造設備的企業以Nikon(尼康)和Canon(佳能)兩家為主,在光刻機領域,上述兩家公司和本部位于荷蘭的ASML(阿斯麥)公司“三足鼎立”。根據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光刻機占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份額為23%,市場規模232.3億美元。其中,ASML、佳能、尼康光刻機市場份額分別為82%、10%、8%。除了光刻機,尼康還在光刻檢測、量測等其他半導體制造設備上占據全球市場的前列地位。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受中國臺灣地區及北美市場大幅衰退影響,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同比萎縮2%至264億美元。但同時,中國市場第一季度半導體設備銷售額達到125.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3%,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全球最大芯片設備市場地位。 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全球芯片市場在2022年下半年進入低迷期,當前市場正在經歷觸底反彈的過程。而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展現出越來越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一眾車企開始投資或建立自己的半導體廠,這也成為疫情后助推半導體市場復蘇的重要力量之一。 據產業人士透露,尼康日前正在向比亞迪供應光刻機設備。“目前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刺激了對28nm制程芯片的需求,因為從我們獲得的訂單來看,有一些新能源汽車企業下單了覆蓋這個制程的光刻機產品。” 尼康半導體裝置事業部總經理森田真弘此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記者了解到,在產品方面,尼康已計劃2024年面向中國市場重點發布兩款光刻機產品,其中一款就是針對碳化硅材質的。而類似面向碳化硅的光刻機產品在其競爭對手佳能的產品名錄上也可看見。森田稱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對芯片需求的增加和半導體設備制造技術的進步是一種良性的互相激勵增長的關系,因此作為國際半導體制造設備生產商,樂見這樣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