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再次對中國科技企業出手,將50余家中國科技企業和機構納入了所謂的“實體清單”。這一舉措不僅延續了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無理打壓,也進一步加劇了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與貿易摩擦。 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文件顯示,此次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涉及多個尖端科技領域,包括AI大模型開發、服務器、超級計算機以及量子計算等。其中,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寧暢信息產業、中科可控旗下的服務器品牌Suma,以及浪潮信息在中國內地及港臺地區的多家子公司等12家公司被明確列出。此外,還有42家中國公司因各種原因被納入清單,包括被美方以“支持中國量子技術發展”為借口進行無理制裁的賽澔儀器、安徽科華貿易、重慶西南集成電路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等。 “實體清單”是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制定的貿易黑名單,被列入該名單的企業需要獲得美商務部單獨許可,才能購買美國受管制的技術或貨物。這一措施無疑將對這些中國企業的供應鏈和技術獲取能力造成嚴重影響,進一步限制了它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特朗普政府此次調整“實體清單”,并非首次對中國科技企業采取打壓措施。早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美國就已將數百家中國企業、機構列入“實體清單”,意圖全方位切斷中國科技企業獲取發展所需的技術、設備等資源。然而,這種做法不僅未能阻止中國科技的崛起,反而激發了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動力。 面對美國的無理打壓,中國政府和企業已經多次表明嚴正立場,并采取了積極應對措施。中國政府強調,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嚴重侵害中國等國企業正當權益,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并將采取堅決措施維護中國企業和個人的正當合法權益。 同時,中國企業也在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努力突破技術封鎖。以華為為例,盡管面臨美國的重重制裁,但華為依然堅持自主研發,成功推出了海思芯片等一系列高端科技產品,展現了中國企業的堅韌與實力。 此次特朗普政府再次將多家中國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無疑將進一步加劇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與貿易摩擦。然而,歷史已經證明,任何試圖通過打壓和封鎖來遏制他國科技發展的做法都是徒勞的。中國科技企業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努力突破技術瓶頸,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而不懈奮斗。 在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合作與交流是推動世界進步的重要力量。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無理打壓不僅損害了中美兩國的利益,也對全球科技產業鏈的穩定與發展構成了威脅。我們呼吁美方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觀念,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中國科技的發展,共同推動全球科技的進步與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