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寬帶接入速率測試方法》行業標準報批稿日前已完成編制,開始公示。據悉,本標準是《寬帶網絡服務質量及評測方法》系列標準之一,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單位參與起草。 本標準規定了寬帶接入速率的定義、測試設備要求、基準測試方法、替代測試方式及測試數據的處理方法。適用于對寬帶接入服務商提供給家庭固定寬帶用戶的接入速率進行測試,不適用于企業專線接入的情況。 本標準所指網絡包括接入網、城域網、骨干網和國際互聯網等部分。據悉,根據網站服務器所處位置的不同,用戶訪問網站時信息流在網絡各部分傳遞的途徑也有所不同,因此用戶最終訪問網站所體驗到的寬帶網絡速率,也會受到從用戶終端到網站服務器等網絡中各個環節的影響。 另據了解,《固定寬帶接入速率測試》主要針對網絡下行方向進行,即從網絡側到用戶側方向,本標準中所說的寬帶接入速率即指下行方向的固定寬帶接入速率。 解讀寬帶測速辦法草案:細到文件名都有規定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聯手三大運營商起草的《固定寬帶接入速率測試方法》開始向社會公示。公示中的草案解釋了用戶易混淆的大小B等概念,規定了網頁測試和使用插件測試必須兼容Windows,推薦兼容Mac OS,控件測速適宜采用Flash;采樣點應該在所有的省市區,在地理位置上盡量平均分布等,甚至細化到生成測速報告的格式和文件名都做了規定。 《方法》出臺背景 在“中國寬帶比韓國貴100倍”,“中國手機速率全球倒數第二”等指證下,網速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網民關心的熱點問題,社會對電信業的不滿逐漸升級。 工信部3月明確要求“固定寬帶用戶中,使用4M及以上寬帶接入產品的用戶超過50%”。然而調查稱,“被免費提速”、 “老用戶提速時間有限”、“假提速真降速”、“拒絕受理提速”等種種亂象的大量出現,使運營商的“全網免費提速”行動更像一場“斂財鬧劇”。 如果用戶信不過運營商給出的測速結果,認為它“即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那該怎么辦呢?在一篇報道中,記者使出渾身解數力圖得到真實數據: 重慶晚報記者用吳家的臺式電腦,采用360寬帶網絡測試器進行了網速測試,彈出的界面顯示:“下載速度能達到48KB/秒”。之后,重慶晚報記者又進行了多次測試,結果均遠遠低于運營商承諾的帶寬。再后,重慶晚報記者又改用迅雷下載進行測試,最大結果也僅2兆左右帶寬,與承諾的4兆帶寬相距甚遠。 第三方工具并不一定能保證測試結果準確,所以記者只能選用最基礎的評判標準,就是用戶實際上進行上網操作所得到的體驗。但這種事實陳述無法量化的作為質詢運營商的有力證據。 《方法》摘要(加粗部分為編者所加) 測試中使用的用戶終端設備的推薦配置如下: ——CPU 的主頻至少為 1GHz; ——內存至少為 1GByte; ——操作系統為 Windows XP 及以上; ——瀏覽器為 Internet Explorer 6.0 及以上版本; ——應關閉當前與網絡相關的應用,如迅雷、電驢、比特精靈等各種下載工具,優酷、土豆、PPLive等各種在線視頻播放應用,利用 QQ、MSN、飛信等各種即時通訊工具進行文件傳輸,以及操作系統和各種應用程序的更新及在線升級等,并應同時避免家庭環境中使用同一寬帶接入服務的其他終端運行上述應用; ——用戶終端應通過有線連接接入網絡,而不使用 WLAN 接入進行速率測試; ——用戶終端應關閉其他占用終端資源的應用程序,防止 CPU 利用率和內存利用率過高而影響測試 結果。 寬帶接入速率測試平臺的部署應符合以下要求: ——寬帶接入速率測試平臺的位置應在BRAS處; ![]() ——寬帶接入速率測試平臺的接入線路帶寬不低于 100Mbit/s,推薦使用 1Gbit/s 的鏈路連接; ——建議各寬帶接入速率測試平臺與運營商的 AAA 服務器、CRM 系統等后臺支撐系統對接,對用戶進行認證,只允許本省屬于本運營商的用戶使用本測速平臺進行測速,并讀取用戶的簽約寬帶接入速率。 寬帶接入速率測試平臺的用戶界面應提供以下內容: ——應提供平臺所屬省份信息; ——對于未與后臺支撐系統對接的平臺,應提供界面供用戶選擇簽約寬帶接入速率; ——應向用戶提示關閉其他應用程序及上網終端,以避免影響測試結果; ——用戶測速過程中,應每秒更新測速平均速率,并在測試完成后向用戶顯示 5s~15s 的平均速率; ——測試結果為以 kByte/s 為單位的下載速率,并應同時給出以 kbit/s 或 Mbit/s 為單位的用戶鏈路帶寬,可同時向用戶說明 kByte/s 與 kbit/s 或 Mbit/s 的區別; ——應向用戶提供測速功能使用說明; ——應向用戶提供常見問題解答; ——若并發用戶超出平臺服務能力時,應提示用戶測試系統忙,請用戶排隊等候或稍后再進行測試; ——應向用戶提供聯系方式,供用戶在測速遇到問題時聯系。 寬帶接入速率測試平臺應具備數據庫對用戶的測速結果數據進行保存,具體要求如下: ——對每一次測速結果進行保存,其中至少應包括如下信息: • 測速用戶標識; • 測試時間; • 用戶簽約寬帶接入速率; • 平均下載速率; • 峰值下載速率。 ——具備數據導出和上傳功能,數據導出和上傳功能均應支持人工和自動兩種方式; ——各寬帶接入速率測試平臺應支持將數據以文件的方式匯總導出,文件格式為*.csv,具體信息要求如下: • 文件名格式為 SP_Region_StartTime_EndTime.csv,其中 SP 為寬帶接入服務提供商標識,Region 為測速平臺所屬區域,StartTime 和 EndTime 為該文件所包含測試記錄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格式為YYYYMMDD; • 測速用戶標識:為運營商后臺系統中存儲的用戶名,未與后臺支撐系統對接的平臺采用用戶 IP 地址; • 測速用戶 IP 地址; • 測試時間:測試開始的時間,時間精度為毫秒,格式為年-月-日-時-分-秒-毫秒; • 用戶簽約帶寬速率:單位為 Mb/s; • 平均下載速率:單位為 kByte/s,數據取整數; • 峰值下載速率:單位為 kByte/s,數據取整數; • 測速用戶所屬運營商的名稱:使用中文名稱,如: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使用 UTF-8 編碼; • 測速用戶所屬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名稱:使用中文名稱,如:北京、上海、廣東等,使用UTF-8 編碼; • 測速用戶所屬地市名稱:使用中文名稱,如:廣州、深圳等,使用 UTF-8 編碼,對于以省為單位部署平臺的,此信息域為空。 各寬帶接入服務提供商宜向用戶提供專門的客戶端軟件,以方便用戶隨時進行寬帶接入速率測試,對客戶端軟件的要求如下: ——應具備友好的用戶操作界面,安裝、配置、使用、管理方便,具有良好的在線幫助和操作提示功能; ——應具備在線升級功能,向用戶提供自動升級和手動升級的選項; ——應具備一定的安全性,防止惡意程序通過客戶端盜取用戶資料; ——應能穩定運行,能夠對運行中遇到的各種異常妥善處理,避免出現內存泄露等軟件故障,不對用戶終端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 ——應兼容支持 Windows XP 及以上各版本操作系統,宜同時提供兼容 Mac OS X v10.6 和 v10.7的客戶端軟件版本; ——應盡量輕量化,避免過多占用用戶終端的處理器和內存資源。 寬帶接入速率包括客戶端測速和網頁測速兩種方法,在網頁測速中又可分為控件網頁測速和普通測速兩種實現方式。 ——客戶端測速:向用戶提供客戶端應用程序,下載應用程序到系統并通過運行程序進行測速。與控件測速相比,優點在于不需要進入測速網站即可完成測速,用戶使用更加方便。 ——控件測速:在網頁測速的基礎上,用戶需要安裝 ActiveX、Flash 等控件。與網頁測速相比,加載控件后測速平臺開發工作可通過編程實現更多的附加功能,如多線程(多 TCP)連接、檢測用戶終端環境是否影響測速;缺點是兼容性較差。 ——普通網頁測速:用戶直接通過瀏覽器進入測速頁面進行測速,只能實現最普通的測速功能,且只能進行單線程測速,但對用戶終端環境的兼容性要求低,使用各種操作系統和瀏覽器的用戶均可進行測速。 在提供寬帶接入速率測試服務時,至少應支持網頁測速,宜同時提供客戶端測速。在提供網頁測速時,宜使用控件測速。 ——對于客戶端測速,應兼容支持 Windows XP/Vista/7 等各版本操作系統,宜同時提供兼容 Mac OS X v10.6 和 v10.7 的客戶端軟件。 ——對于控件測速,應兼容 Windows 操作系統下的 IE6 至 IE9 的各個版本,宜采用 Flash 控件的方式。 ——普通網頁測速應支持使用不同操作系統(包括 Windows、Mac OS X)的用戶使用多種瀏覽器進行測速,如 IE、Firefox(火狐)、Chrome、Safari 等。 在獲取了足夠數量的測試數據樣本后,測試數據的處理原則如下: ——要求獨立帳號; ——包含各種家庭有線寬帶簽約速率; ——采樣點應分布在全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用戶采樣數據應涵蓋各省、自治區所有地市和各直轄市的所有區縣;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每種寬帶速率均選取不少于 3‰的用戶作為數據樣本; ——測試數據采樣時間應覆蓋每天各種典型時間段; ——每 3 個月作為一次統計周期; ——一次統計周期內,使用單個獨立帳號的網速平均值作為該帳號的網速樣本值; ——一次統計周期內,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采樣樣本值進行算術平均處理,以此均值作為該 地區的用戶平均接入速率,即若選取樣本總數為 M,每個樣本的測速結果為 Vi(i=1,2,…,M), 則平均接入速率 ![]() 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