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娃樂器保健品不離身,農村娃除了衣帽就是特產 一樣的大學不一樣的行囊 日歷掀到9月,安靜了一個暑假的大學校園也迎來了天南海北的新生。將迎接3700余名新生的山大興隆山校區成為今年該校迎新“主戰場”。8月31日,興隆山校區體育館前,一輛輛“送新生”的校車呼嘯而至,新生們風塵仆仆,從車上卸下的行囊也是一副副不同的面孔。 ![]() ▲8月31日,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大一新生們在親朋好友的陪伴下前來報到。記者 王媛 攝 ![]() ▲8月31日,在山大興隆山校區,一塊迎接新生的牌子上寫著:“爸媽,我自己來!薄∮浾摺 ∏裰緩姟z 一個人上學 七個人陪著浙江女生小荷(化名)今年考上了山大文管專業,8月31日下午父母陪同小荷從老家趕來。 小荷的行囊一共六件,包括兩個行李箱、一個背包、一個手拎包、一個電腦包、一個斜挎包。辦完報到手續后,小荷和父母在師兄的陪同下從體育館步行至女生宿舍。 一路上,小荷肩上只有一個背包。其他的行李則分攤到師兄和父母身上,小荷的媽媽手上拖著一個行李箱、一肩背著自己的女士單肩包,另一肩又挎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大包;小荷的爸爸也是左手拎著電腦包、右手拖著行李箱;師兄手中還拎著一個大包。 “除了衣服、日用品和被褥外,另外還給孩子買了‘蘋果三件套’!”小荷爸爸說。 記者調查發現,六七件行囊,在一些有“陪護大軍”的學生身邊并不罕見,而這些學生大都來自城區較富裕的家庭。 “我已經接了50多個學弟學妹,陪同報到人員最多的是一個女生,有7人陪同,男女老幼都有,她的行李大概五個人幫她搬的,也有六七件!苯洕鷮W院經濟系大三學生趙馳說。 背一袋蘋果 獨自來報到 8月31日下午,記者在山大興隆山校區采訪了20余個報到的新生及家長,獨自報到的學生僅有3人,并且都來自省內外農村地區。 煙臺龍口諸由觀鎮的姜富勝皮膚黝黑,在歷史與文化學院完成報到手續后,肩背一個高高的雙肩包,手拎一個提包一袋蘋果,甩開大步向宿舍走去。比起那些浩浩蕩蕩、拖著行李的陪同大軍,姜富勝在人群中穿梭,行進速度更快。 但是,從早上7點15分坐上大巴車到現在,他還沒來得及吃午飯。 姜富勝的行囊中,雙肩包里是他春夏秋冬的十幾件衣服,和鞋子。“我都把衣服打卷了,所以不占地方!苯粍僬f。土黃色的提包中則是一些隨身物品和證件!斑@些蘋果是要給宿舍兄弟們和老師嘗嘗的!彼χf。 記者碰到的另外兩名單獨報到的都是女生,一人來自煙臺海陽大閆家鎮,另一人來自青海省湟中縣。與姜富勝類似,兩人一路上的午飯或晚飯也都將就解決,海陽的譚英虹只吃了點老家帶來的水果,青海的王金霞則啃了點饃饃。 有人花幾千 有人花幾百 記者從山大招辦了解到,山大本部每年入校本科新生在7000人左右,一般城市學生有4000人,農村學生3000人。 行囊件數不同,而購置行囊的花費,在城鄉學生之間也有天壤之別。 “全身上下最貴重的就是兜里的學費!苯粍僬f,他基本沒有購置什么新物品,手機也是用的姐姐淘汰下來的老款諾基亞。因為沒帶被褥和洗具,需要購置,大概花個幾百元就能解決。 而城市學生的行囊更“講究”一些。陜西新生小田,光是被褥就占了兩個箱子一個包,還有他心愛的吉他和二胡。廣東新生小黎除了購置一部蘋果手機花費4000余元外,從事健康管理的母親陳女士還給兒子準備了部分保健品。這些家庭的大學行囊花費都在幾千元。 除了衣帽、證件外,記者發現農村學生更喜歡帶一些土特產來與新同學和新朋友分享。 “農村學生更淳樸,城市學生更有個性,有的甚至有些奢侈!鄙酱笸两▽W院團委書記李凱認為,城鄉學生之間不同的行囊“面孔”,展現的遠遠超過了城鄉經濟本身的差別。 30年前也就 隨身帶兩件 看著兒子擺在地上的7件入學行囊,1985年考上大學的家長田霄鴻感慨萬千。 “那時候上大學,大都自己坐車去學校,頂多一個家長陪著,行李也就隨身帶兩件!碧锵鲽櫥貞浾f,他當時把被子托運了,就隨身帶了幾件衣服和證件,兩個包。 當時考入西北農業大學(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田霄鴻從甘肅老家坐火車到陜西,200公里路走了9個小時。8月31日他和妻子陪兒子從西安坐飛機到濟南,才花了1個小時!皶r代發展了,交通更方便了,但家長對孩子的緊張程度和心理壓力卻更大了,不陪都不放心。” 目前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教并擔任副院長,既是家長又是高校教師和管理者的田霄鴻感觸更深。 “我所在的學校每年也都要迎新,每年都在做入學教育。我會給家長們講,要放手,讓學生多鍛煉,但是放到自己身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獨生子女們,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想要真正斷奶,大學階段是個好時機,但現在看來還需要一個更長的過程!(記者 楊凡 實習生 黃瑛 王丹丹) 農村娃上重點 今年比例增加 初步統計,2012年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是近十年來增長最多的一年。 今年,國家首次在全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實行了定向招生計劃。72所中央部屬高校在21個省區的貧困地區錄取了學生約3000人,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等東部省市的151所省屬一本高校錄取學生近7000人。初步統計,在這約1萬人的新生中,超過70%的學生是農村生源。 據教育部最新統計,2012年全國連片貧困地區一本錄取率與中西部平均錄取率的差距,已由2011年相差1.4個百分點減少至相差0.7個百分點。據央視 大一新生們的電子產品裝備 9月,大一新生們滿懷期待走進大學校園,開始書寫人生新的篇章。作為數碼時代的“原住民”,“90后”的新生們在入學前便從琳瑯滿目的電子產品中選出自己的心儀裝備,有的契合專業需求,有的彰顯個性氣質,有的“英雄不問出身,只選對的,不買貴的”。這兩天,記者走訪了安徽合肥部分高校的新生宿舍,用鏡頭記錄下多位2012級本科新生引以為豪的開學“N大件”。 ![]() 盧加利和他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9月2日攝)。盧加利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8歲,來自天津,就讀于中科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鄧暉和他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8月30日攝)。鄧暉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8歲,來自天津,就讀于中科大物理學院。 ![]() 戴家鵬和他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9月2日攝)。戴家鵬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8歲,來自廣東深圳,就讀于中科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扈晨和他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9月2日攝)。扈晨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8歲,來自廣西桂林,就讀于中科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阮思雨和她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9月3日攝)。阮思雨是安徽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8歲,來自安徽宿州,就讀于安徽大學藝術學院。 ![]() 蔡華權和他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8月30日攝)。蔡華權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20歲,來自福建泉州,就讀于中科大管理學院。 ![]() 張玉曼和她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9月3日攝)。張玉曼是安徽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9歲,來自河南鄭州,就讀于安大藝術學院。 ![]() 徐喆和她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9月3日攝)。徐喆是安徽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9歲,來自湖北黃石,就讀于安徽大學藝術學院。 ![]() 周家豪和他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9月3日攝)。周家豪是安徽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8歲,來自安徽阜陽,就讀于安徽大學藝術學院。 ![]() 劉思宇和他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9月3日攝)。劉思宇是安徽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20歲,來自安徽阜陽,就讀于安徽大學藝術學院。 ![]() 張仁鵬和他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8月30日攝)。張仁鵬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8歲,來自安徽滁州,就讀于中科大物理學院。 ![]() 余曉娟和她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9月3日攝)。余曉娟是安徽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8歲,來自安徽合肥,就讀于安徽大學藝術學院。 ![]() 孫仕鈞和他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8月30日攝)。孫仕鈞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8歲,來自海南瓊海,就讀于中科大管理學院。 ![]() 周焱和他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9月2日攝)。周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8歲,來自河北衡水,就讀于中科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盧加利和他為大學生活準備的電子“裝備”(拼版照片,9月2日攝)。盧加利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級大一新生,今年18歲,來自天津,就讀于中科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