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國的名校,掛在人們嘴邊最常說的一個詞是“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常春藤聯盟”起源于1954年,當初是由美國東北地區8所大學組成的體育聯盟(NCAA Division I),可以說跟學校的學術名望一點都扯不上關系。這8所大學分別是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達特茅斯大學。后來由于《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開始對美國的學術水平進行排名,這8所大學由于名列前茅,再加上歷史悠久,“常春藤聯盟”逐漸演變成美國名校的代名詞。 常春藤名校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全部是私立大學,再加上美國人從英國人繼承過來的傳統,過去這些學校往往也被稱作是培養貴族的學校。20世紀60年代,隨著美國民權運動的開展,這些大學開始大量吸收黑人等少數族裔學生入學,以標榜學校的多元化。 學費昂貴是常春藤名校的特色,為了使貧寒子弟也能入學,這些學校多為錄取的低收入家庭學子提供獎學金。一般而言,常春藤學校一年的學費、學雜費、食宿交通等費用加起來要超過5萬美元,是美國最好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育費用的一倍以上。 進入常春藤學校的學生4年下來,如果沒有獎學金,一張畢業文憑所付出的代價在20萬美元左右。當然,20萬美元對于富家人家子弟可謂是“小兒科”,但對于沒有獎學金或是拿不到全額獎學金、只靠教育貸款而完成學業的中產階級子弟而言,可是一筆不小的投資。不過常春藤學校畢業的學生在職業生涯發展中占據一些優勢,而且長期的投資回報率也相當可觀。盡管學費昂貴,如果子女能夠進入這些名校,大多數家長還是愿意咬著牙、勒緊褲腰帶來投資讓孩子完成學業。 常春藤大學的畢業生雖然在起薪上表現不是最亮麗,但在職業生涯中期的收入卻占有優勢,全美20所職業中期收入最高的大學,常春藤大學占了5所。下面我們看一下薪資報告網站所做的常春藤大學畢業生的薪水統計報告。 常春藤大學畢業生的收入狀況 大學 畢業中位起薪 職業生涯中期中位收入 達特茅斯大學 5萬8200美元 12萬9000美元 哈佛大學 6萬美元 12萬6000美元 普林斯頓大學 6萬5000美元 12萬4000美元 耶魯大學 5萬6000美元 12萬美元 賓夕法尼亞大學 6萬零400美元 11萬8000美元 布朗大學 5萬2300美元 10萬7000美元 康奈爾大學 5萬8000美元 10萬6000美元 哥倫比亞大學 5萬7300美元 10萬美元 從另一個角度看,在美國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中期中位收入超過12萬美元的9所大學中,常春藤學校占了4所。這表明這些名校的學術威望雖高,但畢業生職業生涯中期的收入狀況并未占據絕對優勢,甚至有的常春藤學校畢業生的職業生涯中期收入還不如頂尖的公立大學畢業生高。例如,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這三所著名私立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中期的中位收入都要比公立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生職業生涯中期的中位收入低,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生甚至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生低了1萬多美元。而在上述三所常春藤名校,大學生4年教育的投資都要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高出12萬美元以上。從教育投資回報率的角度看,讀出類拔萃的公立名牌大學甚至比進入一些私立名校更劃得來。 如今公立大學不僅費用低,而且比以往任何時期都吸引更多優秀的高中生選擇入讀。現在一流的公立大學入學競爭已不亞于私立大學名校,申請入學高中生的學術表現也相當優異。薪水檢測網站根據大學生畢業后的薪水調查而評選出的美國最有價值公立大學,主要是從經濟收入的差異來觀察大學教育的價值。從下面表格所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在最有價值的25所公立大學中,6所公立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中期的中位年薪可在10萬美元以上,9萬至10美元之間的大學占了大多數。 在美國大學畢業生職業中期收入最高的20所大學中,畢業生職業生涯中期的中位年薪可在12萬美元以上的大學有8所,11萬至12萬美元之間的大學為12所。從下表的數據可以看出,一流公立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中期的中位年薪在9萬至11萬美元之間,這表明一流的公立大學與一流的私立大學相比,職業生涯中期每年的收入差距在2萬美元左右。如果將同樣獲得大學學位所投入的教育費用加以比較,應當說這一差距并不是很大。特別是最一流的公立大學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本身已躋身于美國大學畢業生職業中期收入最高的20所大學之列,這也表明一流公立大學的教育質量和社會對其畢業生的回報與私立一流大學逐漸并駕齊驅。 最有價值公立大學一覽表 大學 畢業生中位起薪 職業生涯中期中位年薪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5萬7100美元 11萬2000美元 科羅拉多礦業學院 6萬美元 10萬9000美元 喬治亞理工學院 5萬8900美元 10萬5000美元 新澤西技術學院 5萬5100美元 10萬4000美元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5萬零700美元 10萬3000美元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 圣路易斯-奧比斯珀分校 5萬7000美元 10萬2000美元 伊州大學厄本香檳分校 5萬3900美元 9萬9700美元 加州大學圣塔巴巴拉分校 4萬9700美元 9萬8400美元 弗吉尼亞技術學院 5萬2900美元 9萬7400美元 弗吉尼亞大學 5萬2200美元 9萬7200美元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5萬1600美元 9萬7000美元 圣荷西州立大學 5萬3400美元 9萬6300美元 邁阿密大學 4萬7100美元 9萬6100美元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5萬1200美元 9萬5400美元 德州農工大學 5萬1100美元 9萬5000美元 科羅拉多大學博德分校 4萬7100美元 9萬4300美元 魯特格斯大學 5萬美元 9萬2900美元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4萬7600美元 9萬2700美元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波莫那分校5萬1600美元 9萬2400美元 |
[轉帖]中國“神童”在美國為何流落街頭 成為一名流浪漢? 華聲在線 中國想到美國留學的學子越來越多,很多父母對身居海外求學的孩子也萬分惦念。但生活在美國的華人當然也包括中國留學生有個共同的特點,講到美國的事情和自己的情況往往多是報喜不報憂。華人的這種心態可以理解,但有的時候太要面子反而會誤事。4月初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館員介紹領事保護事項,其中就談到了一個在中國讀書時被稱為“神童”的學子,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學位沒有拿到最后反而是流落街頭、一度成為流浪漢的事例。 這名年輕的學子在中國時是一個學習成績出類拔萃的學生,從小到大學一路走來學業順利,老師和同學都稱他為“神童”。他的父母對于這樣有出息的兒子自然滿心歡喜,也期待他能有更好的前途。2001年,這名學子在中國提前完成了大學本科學業,父母為了使孩子能更上一層樓,鼓勵他到美國讀書。這名學子順利進入位于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開始攻讀博士學位。 雖然在中國學習好的學生有機會進入名牌大學,但光會學習和能學習并不是美國大學衡量優秀學生的標準。這位中國學子在讀博士學位的過程中與導師的關系緊張,結果影響了學業。本來在2005年就可以取得的學位,拖了一年這位中國學子到2006年還是沒有拿到。這還不算,由于與導師關系進一步惡化,2006年他被學校除名。這名年紀輕輕的學子離開學校后頓時失去了生活來源,沒有合法工作身份,根本找不到正式工作,無奈之下他開始流浪街頭,加入了洛杉磯的流浪漢大軍。最要命的是在這期間這名中國學子對自己身上發生的這些事一直沒同父母溝通,而是采取了隱瞞的方式。而遠在萬里之遙的父母還一直以為孩子在美國學習生活一切都好好的。 中國學子在洛杉磯成為流浪漢的事情引起了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的關注,總領館與這名學子的家人取得了聯系,這時他的父母才知道孩子在美國學習和生活的真實情況。后來在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的幫助下,這名學子回國也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官員表示,目前洛杉磯地區大約有上萬名中國留學生。隨著中國赴美留學生的低齡化,小留學生成了領事保護的一個特殊群體。目前本科以下學歷的留學生增加很快,有的到美國讀初中,甚至小學。這部分小留學生在海外問題很多。美國《》在一篇報道中指出,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特別是小留學生除了孤獨感外,有的學生甚至因為學業不順出現了精神問題。還有的留學生與國內的父母鬧意見,長期不與父母聯系,令父母焦急萬分。曾經有一個小留學生的母親從中國與洛杉磯總領館聯絡,委托他們幫助尋找在洛杉磯讀書的孩子,因為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孩子的消息了。洛杉磯總領館的領事根據這位母親提供的信息找到了這名小留學生,當時他正在一家超市買東西,當總領館館員問到為什么不給父母打電話時,他只是說:“我不想我父母。” 中國小留學生在美國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經過十幾年的演變,目前中國小留學赴美國學習已基本形成一種形態,即由國內的公立或私立的學校與美國的學校(一般是私立學校或語言學校)建立合作關系,組成小留學生團在美國進行為期3、5個月或10個月左右的學習,學期完成后學生返回中國。也有一部分小留學生家境豐裕,父母將他們送到美國,由在美國生活的親屬、朋友等予以照料。 在美國由于職業的關系,接觸到不少來自中國大陸小留學生的案例。小留學生現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長對子女的責任和義務,盡管美國的教育條件比較好,但對于兒童成長而言,不僅僅是學知識、學英文,還有心靈的建設與人格的培養。 所謂“小留學生”是指持F—1簽證在美國的中、小學就讀的外國學生,此風源于中國臺灣地區。20世紀80年代,一些臺灣居民將子女送到美國,免費享受美國公立中小學教育。1996年,美國修訂移民法案,對外國學生進入美國公立中小學作出嚴格限制,主要內容是:持F—1學生簽證的外國學生不得在公立學校的小學、初中就讀,高中階段的外國學生就讀期不得超過一年,不能延長期限,并需繳付學雜費。 從1997年開始,國內一些私立學校開始組織在校就讀的中學生集體赴美短期學習,人數一般在20人至30人之間,每10名學生有1名教師相隨。他們在美國的語言學校進行半年至一年的學習,重點學習英文,而數學、中文等課程則由隨團教師授課。這種留學方式以增加學生的閱歷、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為主,簽證到期后,團員們基本上全部回國。在洛杉磯地區,筆者曾接觸過幾個這樣的小留學生團,他們除了課業外,也參加一些美國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一般都給當地社區留下不錯的印象。 中國赴美的小留學生多集中在美國西海岸,尤其是洛杉磯一帶。洛杉磯是全美華人最集中、中國移民增長速度最快的城市,華裔移民律師和華資語言學校隨處可見,這為中國小留學生通過不同途徑來美學習創造了條件。望子成龍是中國父母的普遍心愿,但大多數中國小留學生赴美后并不能受到美國正規的教育,這大概是家長們始料不及的。由于外國小留學生幾乎無法進入正規的中學,只能以語言學校作為維持身份的立足之地。我曾走訪過幾所有中國小留學生的語言學校,盡管校方表示學校提供與公立學校同樣的課程,但因經費、師資和教學設施的限制,這些學校的教學基本限于英文補習和托福考試等方面。 高中階段是學生升大學的關鍵時期,公立中學一般會為學生設定基礎和選修課程。要升入名牌大學,高中生除了學業平均成績在3.8分(4分為滿分)外,大學入學考試的成績也相當重要。另外,名牌大學也很看重學生的領導才能和參與社區服務的經歷。中國小留學生雖然數、理、化基礎較好,但因無法進入正規學校,加之語言的障礙和參與社區活動的空白,很難升入理想的大學。近年來赴美的中國小留學生人數雖然逐年遞增,但卻很少有人考入美國名校的。 據洛杉磯地區一些小留學生的親戚介紹,中國小留學生到美國后深知出國求學不易,大多數學生讀書很用功,希望能升入好大學。但上述種種因素并非個人努力所能改變,遠涉重洋來美“求學”的中國小留學生往往成為正規教育體制外的“游學生”。 中國赴美的小留學生除面臨與移民法有關的問題之外,美國的社會治安問題也要引起重視。美國法律規定,18歲以下青少年為未成年人,持F—1簽證入境必須有合法的監護人。組團來的通常由經辦人當監護人,而通過其他渠道將未成年子女送到美國的家長只能求親朋好友擔當監護人。由于美國生活節奏快,親朋好友常會自顧不暇,而組團的經辦人與學生家長更是金/錢交換關系,所以子女在外是否平安,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父母只能望洋興嘆,祈禱無災便是福了。 20世紀90年代中期,臺灣小留學生有的因放/火、動/槍、搶/劫而觸犯法律,造成美國華人社區對臺灣小留學生現象的反思。美國教育界人士認為,當父母將未成年子女送到美國只身“游學”時,父母實際上已難盡養育之責。由于學校、家長和社會是三位一體的教育要素,父母教育這一關鍵環節的缺失,增加了這些孩子走入歧途的可能性。 校園幫派暴/力和吸/毒是美國普通教育中面臨的兩大問題。根據美國教育部的統計,美國12歲至17歲的中小學生中,有10%的學生吸/毒。當年洛杉磯發生的一起華裔中學生吸/毒案件曾震動社區。兩名學習成績良好的華裔少女在聚會中吸食了迷/幻劑,在神智不清的狀態下于清晨駕車回家,途中發生車禍,當場死亡。此外,也經常有男學生被美國房東雞奸、小留學生加入幫派搶劫自己的監護人等消息流傳,頗令社區不安。洛杉磯法院曾宣判了一名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犯有企圖強/暴罪。剛到美國一個月,本想升大學的這名上海少年,因一念之差沒進校門卻入了牢門,著實也是一樁悲劇。 美國司法部的一項統計顯示,美國每年約有260萬名12歲至14歲的青少年成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在城市高中學生中,約有45%的學生曾受到搶劫、毆打或恐嚇。全美加入青少年幫派的中小學生總數約有66萬,12歲至19歲的中學生中平均有10%的人曾持槍上學。 在美國華人較集中的社區,華裔家長常常自發組織華裔家長會,以保持與學校的溝通,防止子女受到青少年幫派和毒/品的影響。中國小留學生在美國這種特殊環境下,缺少父母的關心,頗令社區教育界人士擔憂。部分學校的學生輔導教師曾向媒體反映,他們很難想象中國的父母會放心把未成年子女送到萬里之外,交給他人照料。學校定期與中國小留學生的監護人聯系時,常常找不到監護人,要么是監護人出遠門了,要么就是電話無人接聽。給人的感覺是,這些孩子到了美國就沒人管了。 中國小留學生在美面臨的另一難題是經濟問題。絕大多數只身赴美的中國小留學生依靠家庭經濟支持。美國法律規定持F—1學生簽證的人不能打工,國內來的小留學生也不習慣自己賺錢來減輕家庭負擔。但在美國這個金錢社會里,各種誘惑太多,孩子們想追求美國的生活方式,而經濟上又不能滿足時,很容易走上歧途。美國英文媒體曾披露,一名16歲的中國少女赴美后,逐漸對課業失去興趣,最終淪落風/塵。 |
美媒:畢業后去或留?中國留美學生的困難選擇(圖) 美國之音 美國之音4月14日文章,原題:去或留?中國留美學生的困難選擇 5月是美國大學的畢業季節,中國留學生都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究竟是繼續留在美國,還是回到中國。雖然近年海歸人數大幅增長,但不少專家建議,在美國多留幾年最終是有助于回到中國后的發展。 專家:留美經驗有助海歸 國際教育協會專門從事國際交流,協會執行副主席兼營運長佩琪;布盧門薩爾認為,中國留學生無論是留下來或回國,現在看起來機會都很多。她指出,中國經濟成長迅速,因此有愈來愈多中國留學生從美國學校畢業后直接回國,但美國的工作經驗實際上能幫助他們回國后的發展。布盧門薩爾說,“因為畢業后實習期的機會擴大了,很多中國學生,尤其是科學和技術領域的,選擇留下一年或兩年獲取實際工作經驗,這將使他們在決定回去時更有效地成為專業人士。”2008年,美國政府延長了理工科國際學生合法的實習期,從原來的12個月延長到29個月。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主任李成表示,留在美國或回中國完全取決于個人,并沒有好壞之分。但他肯定布盧門薩爾的說法,他說道,“從學校到學校,你對一個社會的了解還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這里工作一段時間,對本人的成長、對美中關系、或者回國后對中國的貢獻,都是有好處的。”布盧門薩爾分析稱,美國經濟正在復蘇,尤其科學和技術領域對人才的需求回升了,這是中國留學生的最大優勢,因為美國學生念理工科的人數相對較少。 海歸派在中國勢力逐漸壯大 在今日中國,從國外求學回國的人在政治和經濟決策中扮演了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這群人被稱為“海歸”。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同時也是中國歐美同學會的副會長。他表示,在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已經超過了160萬人,其中有大約50萬人“海歸”。王輝耀分析了海歸在中國的情況并稱“大量的去了跨國公司、去了外企,還有很多沒有去到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 王輝耀認為,中國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吸引國際化人才并稱:“現在公務員從大學生畢業后就考,很多可能屬于近親繁殖,幾十年都在一個體系內,以后如果能從國際社會直接招聘一些優秀的海歸人才,我覺得會對提高我們的效率和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好處。” 海龜之外的選擇:海鷗 王輝耀另外指出,隨著全球化的時代來臨,“海鷗”這個群體也在擴大。海鷗指的是畢業后在中國和留學國間往返的人。王輝耀估計,海鷗群現在大約有10萬并表示,“比如我知道很多大學教授,中國教半年,美國教半年。 還有很多企業兩邊都有辦公室兩邊跑。所以我覺得這可能會是未來比較理想的方式。這樣的話,與兩個世界都不脫節。” 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崔大偉,以自己的例子鼓勵中國留學生當個全球公民。崔大偉出生于加拿大,在美國上大學,后來到中國讀書,現在定居香港。崔大偉表示,“如果你有機會作全球公民,就做一個全球公民。以我來說,這樣是永遠不會吃虧的。” |
日前,美國的一家網站做了一個關于擁有本科學位的人的薪水多寡的調查。該調查主要看兩個指標:1)一個只獲得了本科學位的人在畢業后擁有兩年經驗時的薪水;2)該專業學生在畢業后擁有15年經驗時的薪水。根據這一調查結果,以下十個專業“錢”景最差: 1. 社會工作專業(Social Work)。該專業的工作主要在于助人為樂,不過在為他人提供方便快樂的同時,一個該專業畢業生擁有兩年經驗時的平均年薪為33400美元,擁有15年經驗后的平均薪水也不過漲到41600美元,每年的增幅還不到2%。 2. 初等教育專業(Elementary education)。該專業的畢業生擁有兩年經驗時的平均年薪為33000美元,擁有15年經驗后的平均年薪漲到42400美元。 3. 神學專業(Theology)。這些受上帝感召要“普度”蒼生的人士看來奉獻的色彩也較濃,一個擁有神學學位的人在獲得兩年經驗后的年薪均值為34800美元,在擁有15年經驗后的平均年薪漲到51500美元。 4. 音樂專業(Music)。一個該專業畢業生擁有兩年經驗時的平均年薪為34000美元,擁有15年經驗后的平均薪水漲到52000美元。 5. 西班牙語專業(Spanish)。盡管從人數上看西班牙語是繼漢語之后的第二大語種,但該專業的學生的錢景并不樂觀。一個該專業畢業生擁有兩年經驗時的平均年薪為35600美元,擁有15年經驗后的平均薪水漲到52600美元。 6. 園藝學專業(Horticulture)。一個該專業畢業生擁有兩年經驗時的平均年薪為37200美元,擁有15年經驗后的平均薪水漲到53400美元。 7. 教育專業(Education)。一個該專業畢業生擁有兩年經驗時的年薪均值為36200美元,擁有15年經驗后的平均薪水漲到54100美元。 8. 導游專業(Hospitality and tourism)。一個該專業畢業生擁有兩年經驗時的平均年薪為37000美元,擁有15年經驗后的平均薪水漲到54300美元。好在作導游的可能會碰到一些慷慨的大款,或許能拿到一筆可觀的小費。 9. 藝術專業(Fine arts)。一個該專業畢業生擁有兩年經驗時的平均年薪為35800美元,擁有15年經驗后的平均薪水漲到56300美元。 10. 戲劇專業(Drama)。一個該專業畢業生擁有兩年經驗時的平均年薪為35600美元,擁有15年經驗后的平均薪水漲到56600美元,每年的漲幅不到4%。 從這些專業可以看出,盡管教師為人師表,職業堪稱神圣,但美國的教師和他們的中國同行的境遇差不太多,所掙得的薪水也不過僅夠糊口而已。而從事音樂、藝術、戲劇類專業的工作,盡管人們耳熟能詳的那些大牌拿到的錢可能會發愁花不完,但大多數默默無聞的跑龍套的小角色也會為錢所困,他們學習這些專業更可能是為了藝術獻身。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和學神學的人士有的一比,只不過后者為了上帝信仰獻身而已。 據筆者耳聞目見,許多老中或其子女多以學醫學商學法為未來努力的目標,涉及以上專業的較少,一些人指責這些老中似乎太“唯利是圖”。不過,學習并從事這些專業的人士除了部分人不得已為之或真正有天分興趣外,喜歡有樂趣為之的人不乏已然衣食無憂的人士,例如股神巴菲特的兒子小巴菲特就沒有子承父業,在金融領域內大顯身手,而是做起了音樂人,并著書鼓勵人們去做自己真正熱愛做的事情。他站著說話腰當然不疼,因為他的老爸是股神,可是一般為貧窮所困的老百姓(包括許多老中)的孩子能盡由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嗎? 畢竟,對于大多數要食人間煙火的凡夫俗子們而言,先為稻糧謀,后才為藝謀的做法是出于本能的選擇。 謝謝閱讀我的原創文章。如傳統媒體有意轉發,請先經作者東方應非(Eeaglefly)同意;如網絡上轉載,請不要忘了標明作者出處。作者保留文章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