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SDN博客 作者: 這句話最近在團隊經常有人說,其實我也深有體會,因為我看到的技術牛人他們背后肯定有一段很長時間的艱苦時光,可能是3年,也可能是8年,也可能一直還在堅持。 其實我們周圍大部份人有一些感受,要么是感覺太忙了,沒時間學習,要么是感覺沒目標,不知道如何學習,也有很多人都是抱怨環境問題,自己在一個不喜歡學習的環境中工作。很多技術人員想過著5*8輕松工作,不再為房子、車子、女子的事發愁。 有些人說自己的環境不好,工作沒創新,不知我們有沒有想過說工作沒創新是什么原因,創新不是別人來搞的,如果有一天公司經常搞一些新技術給大家,那估計又有人說公司沒方向,瞎折騰了,所以工作有沒有創新更多的是我們自己有沒有創新的愿望,只有自己親手去想了去實現了再能體會到創新的樂趣。如果你對現有的工作內容不感興趣,你完全可以去做互聯網工作,開源項目,新技術傳道,BBS回答問題,寫技術博客,總之很多事情可以想可以做,創新是自己去計劃與實現的才能有深刻的體會。 有些人說同事水平差,如果是這種感覺那最要命了,物以類聚這句話我想大家都明白,如果你認為同事水平差,那說明你的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個人經常和什么人接觸,就知道這個人水平大概怎么樣。現在的互聯網這么發達,如果你認為同事水平差,那你QQ、MSN、BBS的朋友是不是水平都很強呢?另外,我們不能只看別人的缺點,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這些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有些人說上司沒能力,聽起來感覺很無耐,有可能是你根本不了解你的上司,總是看到了上司的不足之處,其實一個人能當你的上司,不管他水平如何,但肯定有他比你強的地方,有可能管理能力比你強,有可能技術比你強,有可能業務比你強,還有可能是人際關系比你好,我們做技術的很多人都以為人際關系不重要,但是如果讓你來做管理,沒有人際關系,就算再強的技術,你的下屬也會認為你不稱職,只是不好意思當面說罷了。 還有一部份人認為我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是沒什么進步,說白天工作,晚上還要工作,根本沒時間學習。那我想問問,你每天都在做什么,工作是誰安排的,如果你每天的工作都是你的上級安排的,你是被動接受,那就算再努力也只能成為一個熟練工,永遠不可能成為專家。通過工作可以快速提高工作能力,但是做技術沒有個人的思想,個人的理解,都是別人搭好的框架,我們天天做copy與paste,這和流水線作業有什么區別。 還有人抱怨做技術本來就沒什么前途,外面隨便開個小店都能月入上萬,甚至是幾十萬,我們辛辛苦苦大學畢業累死累活的才拿這點薪水。我們看看小店老板在干什么,白天是一大早就營業,晚上看不到人了才關門,關門了還要統計一天的收益,明天要做什么。更別談什么旁邊突然多了個競爭對手,工商稅務的人員檢查之類的事了,只有自己經歷了才能感受。他們其實就是“白天求生存,晚上謀發展”這句話的最好體現。如果你羨慕,你完全可以不干技術,開店當老板去。 其實這個世界做任何職業都需要努力,成功的人除了大家看得到的工作外,他一定在想自己如何發展的問題并且不停的學習與實踐。做技術的,特別是做IT發展這么快的技術,通過工作來提高自己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一個學習與發展規劃,并且不懈的努力。 再補充幾點: 1、不結合實踐的學習是很難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實踐,不要總想學習一些與工作無關的東西,這樣會讓人很累,學習起來也慢,如果你學習或研發的東西與工作有關,或者是為他人服務,那會更有動力也會得到上司的認可。 2、不要總想著自己是辛辛苦苦大學畢業,有文化就應該比沒學歷的人收入高,現在是市場經濟,能力最重要,就好比你大學本科畢業工作6年了,一個剛進來的研究生比你待遇高,你能接受嗎? 3、這個世界成功人的總是少數,我們都只是平凡的人,我們需要有一種平凡且進取的心態去生活,不要期望有多少付出就一定有多少回報,相信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就可以了。 這是我的一些技術人生感受,現在自己才剛起步,寫此文以勉勵自己,也與大家共享。 |
看過這篇文章。 |
做技術還是不錯的 |
ZT: CNN專欄作家Clark Howard大吃一驚:自己看到了三個不一樣的中國 上世紀70年代,美國人每掙1美元就會存下14美分。但今非昔比,我們的儲存率下降了,在住房、家具、電視機和汽車等所有方面,美國人入不敷出。4年前,我們甚至到了開銷比收入還多3美分的程度。也就是說,我們有1美元進賬,就會有1.03美元支出,這多花的錢是借來的。 然而,目前的經濟低迷迫使我們“暫停”花錢。據最近的經濟數據顯示,我們有1美元就會存4美分。我們開始再次走上正路。現在不妨比較一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們會把收入的1/4省下來。他們把錢存起來用于發展。 我曾到過中國3次。一次在1983年,當時中國人出行主要靠走路,自行車都不夠多。道路泥濘,多數人生活在平房里。 1994年我再度訪問中國時,這個國家已發生巨大變化。道路平整,樓房漂亮,我到過的一個城鎮甚至還有麥當勞餐廳。 今年稍早,我有機會重回中國。這一次看到的變化更讓我吃驚。我在上海下飛機,置身于我見過的最現代化的機場。上海有2200萬人口。1988年時,那里最高的建筑物才20層。此后,上海建造了超過5000座15層以上的高樓。中國人非常努力。我想要你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面臨嚴肅的挑戰。 在美國,每當我們感到失落而開始回顧過去的美好時光時,我們總能找到法子讓未來變得更好。回顧一下1980年。我們當時身陷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而日本蒸蒸日上。當時我們以為日本會吃掉我們的早餐、午餐和晚餐。我還記得底特律的汽車工人們用大錘砸爛舊的日本車,仿佛這樣做就可以阻止豐田似的!我們認定 “日本公司”將勝過我們所有人。 猜猜后來怎樣?我們熬過那些艱難時刻,干得很不錯。現在我們將再次恢復過來。正如29年前與日本人的競爭很艱難,我可以告訴你們,與中國人的競爭也會很艱難。但我們會做好的,因為我們知道如何創新和教育。這些才真正重要。 |
學習了 |
留個腳印 |
哦 |
我也是一名搞技術的,對此深有體會,白天工作是為了解決目前的生存問題,晚上有空了學習趕緊充實自己那是為了以后,學習目的也就是為了以后的更好發展,其實各行各業都一樣。也正如一句名言: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在于你8小時之外在做什么? |
這個要頂 |
thank you! |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