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電腦長啥樣? 自從1946年著名電腦ENIAC以來,電腦硬件一直在高速發展,CPU頻率從最早的12MHz,當后來586電腦使用的166MHz奔騰處理器,到現在的3GHz,20年間CPU頻率增長了250倍!著名的摩爾定律指出,電腦芯片沒18個月晶體管數量提升一倍,而價格將降低一倍。 相信大部分玩家在兩年之前都沒有想到可以用上6核心的處理器,可以用電腦玩3D立體游戲。那么未來的電腦硬件會是什么樣子呢?會不會出現上萬核心的CPU、會不會有大到我們永遠用不完的硬盤,科幻片中那些智能電腦會不會出現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暢想一下未來電腦硬件的發展趨勢,讓我們看看明天的硬件會是什么樣子呢? CPU、顯卡——合二為一 CPU和顯卡一直是電腦中兩個最重要的硬件,其中CPU掌管著電腦大部分的指令計算和功能協調,而顯卡更是直接決定著電腦的畫面質量以及游戲效果,因此玩家們對這兩個硬件也是最看重的,而CPU和顯卡的售價也是不菲,有些高端顯卡的價格甚至和一臺普通電腦相當。 未來沒有CPU和顯卡的概念,CPU和顯卡將被整合成一顆芯片。 以前,CPU和顯卡可謂互不相干,但隨著NVIDIA的GPU和ATI的APU感念相繼提出,顯卡就開始搶占CPU的部分工作。由于顯示核心的獨特設計,目前顯卡的浮點運算能力已經比CPU還要強大,甚至出現了專門為顯卡設計的應用程序,全部功能只調用顯卡處理,而不用CPU參與。 當然CPU這邊也不示弱,英特爾很早之前就開始研發的Larrabee顯卡,雖然這一計劃目前舉步維艱,但也足見英特爾進軍顯卡領域的決心。另外英特爾最新的i3、i5處理器也首次將CPU和顯示核心放在一起,算是CPU和顯卡整合的第一次嘗試。 另外當AMD收購ATI之后,AMD也成了沖擊首顆CPU顯卡整合處理器的絕佳人選,由于AMD同時擁有CPU和顯卡技術,不存在技術壁壘,因此實現CPU顯卡整合或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主板——主板將變成一堆線? 主板雖然無法對電腦性能起到決定性作用,但由于幾乎所有硬件都要通過主板互相連接,因此主板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電腦的穩定,在不少超頻玩家眼中好主板更是可以提高超頻成績。 現在的主板大多是控制器的整合,什么硬盤控制器、內存控制器、擴展接口控制器等等,但從目前的趨勢看,越來越多的硬件開始直接集成控制芯片,比如以往的內存控制器都是整合在主板上,而最新的i3、i5處理器則將控制器移植CPU內,主板的工作只不過是提供數據通道而已。 原本主板上至關重要的北橋芯片,也隨著i3、i5處理器的問世而被取消,以往ATX主板必然比MicroATX主板好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 我們不妨暢想未來主板將朝著兩個極端發展,對于高度整合硬件來說,主板的概念將越來越模糊,或許主板將變成幾根數據線而已。而對于高端電腦來說,主板的作用將是為電腦提供更豐富的功能,比如超頻控制器、比如更多的擴展接口。 內存——瓶頸!被整合 內存無疑是現在超頻玩家們最關心的硬件之一,提高內存頻率不僅對CPU超頻有幫助,而且也將有效提高整臺電腦的處理速度,可見內存對電腦的性能至關重要,但反觀這一點我們就會發現內存已經成了電腦速度的瓶頸。 現在DDR3內存的頻率已經被發揮到了極致,而更快的DDR4內存要等到2015年才會量產,可CPU的頻率卻是與日俱增,可見內存的發展已經無法滿足電腦數據傳輸速度的要求。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未來內存可能會集成到CPU之內,以超大容量緩存的形式存在,這樣一來內存的頻率將與CPU的頻率同步,當然這就需要更快的存儲芯片,而這顯然不會是DDR系列內存能夠實現的。 硬盤——被SSD甚至被云技術取代 幾年之前,誰的電腦里裝一塊500G硬盤已經能讓別人羨慕不已了,而誰會想到現在1TB硬盤都不足500元。但未來呢,未來的硬盤容量將會是多大?10TB還是10000TB?未來的硬盤容量將是無窮大! 隨著云技術的興起,未來硬盤很可能將在個人電腦中消失,而出現一個超大型的數據存儲中心,人們只需要通過網絡就可以讀取其中的數據,甚至將整個操作系統都安裝在云服務器上,我們的個人電腦將根本不需要存儲任何數據,只要有一根網線就可以完成所有應用。 如果你有個人信息需要保存,那不妨在電腦中安裝一塊SSD固態硬盤,他將提供遠超過傳統機械硬盤的數據讀取速度,同時你再也不會聽到電腦內嘎啦嘎啦的噪音了,隨著機械硬盤的被固態硬盤和云計算技術取代,我們的電腦不僅可以獲得無盡的數據存儲空間,電腦噪音也將明顯降低。 機箱——個性化就是一切 一直以來,不少人認為機箱不過就是一個鐵皮箱子而已,只要能用的就行了!但其實機箱不僅承擔著保護硬件不受外力破壞的重任,而且更是玩家展現電腦個性的唯一方式,畢竟所有硬件都放在機箱內,再高端的硬件別人從外觀也看不到。 未來機箱將朝著更加個性的方向發展,甚至有可能出現DIY機箱。 現在的機箱發展已經出現了強烈的個性化趨勢,越來越多的機箱通過夸張的外觀設計吸引玩家,這些機箱雖然大多售價明顯高于傳統機箱,但仍然有不少玩家爭先恐后購買,原因何在?就是要與眾不同! 隨著玩家們對個性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將來很可能出現DIY形式的機箱,也就是說玩家可以分別購買自己喜歡的個性化前面板,并安裝適合自己的使用內部擴展槽,打造出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電腦。 顯示器——全息3D技術將實現 顯示器的發展可以算是所有硬件中比較慢的了,在顯示器數十年的發展歷史中最大更新恐怕就是2002年時液晶顯示器取代CRT顯示器這一事件了,那么未來的顯示器會是什么樣子呢?我們從現在顯示器的發展方向或許可以看到未來顯示的影子。 現在顯示器尺寸已經不會有更大的發展,畢竟對于將顯示器放在桌面上使用的用戶而言23英寸顯示器已經完全夠用了,再大就會影響使用舒適度,因此當今顯示器大多在厚度上做起了文章,超薄顯示器也逐漸成了市場的主流。 另一方面,3D顯示技術的興起也必將給顯示器帶來一次技術革命,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3D顯示技術將廣泛運用在顯示器中。 超薄的尺寸和3D立體顯示技術加在一起你會想到什么?不錯,那就是全息立體顯示器,科幻片中屢見不鮮的顯示器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變成現實,不過希望不會真的是2012年... 散熱器——風扇將被遺棄 散熱器看似只是電腦中一個微不起眼的小配件,但它確是保證電腦穩定的必要因素,畢竟任何硬件都無法承受高溫帶來的折磨。 但目前的散熱器還有兩個明顯的弱點,其一隨著硬件工作溫度越來越高,傳統風冷散熱器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高端硬件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轉速風扇帶來的噪音也是玩家們詬病的主要原因,綜合兩點我們不難發現風扇就是罪魁禍首。 現在想要更好的散熱性能有液氮散熱,想要更低的噪音有純被動散熱,但這兩種技術目前尚不成熟,仍然有待技術的發展,不過風冷散熱器終有一天會結束他的歷史使命。 電源——核動力電池 電源是電腦中所有硬件的動力源泉,而目前玩家最大的困擾或許就是硬件對電源功率的要求是一年比一年高,現在市場中甚至出現了額定功率2000W的臺式機電源,難以想象未來到底需要多達功率的電源才夠用? 核動力電源普及將徹底改變現在電腦硬件供電不足的現狀,一塊核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相當于普通電池的100萬倍!而功率也能達到數千萬,或許未來的電腦將再不用與電源插座扯上什么關系,一塊核動力電池就能保證你用一輩子了。 或許你覺得核動力離我們生活實在太遠了,但其實早在去年就有科學家研制出了小型核動力電池,這種電池通過放射物質的衰變釋放帶電粒子,體積小巧供電充沛,目前不僅衛星,造船等專業領域運用到了核動力電池,就連心臟起搏器也開始使用核動力能源,足見核動力已經開始走向民用。 未來的電腦硬件將是什么樣子呢?會出現10000核的CPU嗎?亦或是出現性能可以自動升級的硬件?筆者相信您也一定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不妨發揮你的想象,告訴大家你心中的未來硬件會是什么樣子? 來源:PC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