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杳 2009-09-14 曾經與無錫美新CEO趙陽先生談起為什么美新要在美國設立研發團隊,趙陽認為單論集成電路設計水平,大陸工程師要比美國工程相差很遠,雖然美國IC 設計工程師的工資可能是大陸的十倍,但產生的效益可能遠大于10倍,美新要想在MEMS行業繼續其領先地位,就必須在美國保持一只高水平的研發團隊。 談起與美國工程師的整體差異,相信每一位業界人士都會認可,當然就個體而言,某些大陸的工程師未必會輸過美國工程師,如果算上在美國工作的大陸工程師更是如此,老杳的一位大學同學90年代中期博士畢業后加盟Broadcom,也算是Broadcom前幾十號的員工,相信經過多年的積累,水平不會弱于任何其他的同事,像他一樣大陸的留學生還有很多,只可惜這樣的開發人才即使愿意回大陸,也沒有大陸的公司能夠出得起工資,即是有公司愿意吐血也沒有這樣的環境,畢竟大陸公司的規模還太小。 其實即便大陸微電子公司開發的產品相對低端,并不能阻礙大陸微電子產業的發展,反而因為比較低端,大陸微電子公司的產品更容易切入市場,只要先占據低端市場,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和實力的提升,對各種人才的需求也會隨之提高,因此大陸低端人才較多并不是中國芯片趕不上美國的主要原因。 老杳的另外一個同學李虹宇曾經在美國創辦一家RF公司,后來被聯發科收購,這個團隊及業務現在每年至少為聯發科創造6億美元的收入,后來李虹宇在臺灣創辦了另外一家Zigbee的公司,招聘的員工也都是臺灣知名大學如清華、交大及臺灣的優秀畢業生,后來了解多了才知道,其實這三所學校的頂級畢業生,也就是TOP 5其實早已經被聯發科招聘,聯發科之所以每年都可以將臺灣最后的大學畢業生招致門下,除了成就感,聯發科的獎金及股票之多也是最主要原因,相比大陸微電子幾乎沒有公司敢招聘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因為對于這兩所學校的畢業生選擇機會太多,互聯網、外企幾乎所有行業的待遇都超過微電子,倒是大陸微電子公司的 CEO很多都畢業于這兩所學校,主要原因是這兩所學校加上中國科大前些年出國留學的比例要遠大于其他院校,這些年回國創業的也比較多,倒是西電、成電等準一流學校的學生更受微電子公司青睞,因為這兩所學校的學生更踏實,適合公司長期的培養目標。 沒有年營業額超過5億美元(海思除外)的微電子公司,整體開發水平較差,企業IPO又得不到政府的政策照顧,造成了中國微電子企業人才的惡性循環,國外的高端人才即使回來也無法人盡其才,國內的優秀人才因為待遇不愿意加入,又沒有國際通行的期權激勵計劃,其結果是雖然大陸號稱有超過500家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真正年營業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公司估計不超過50家,超過1億美元的更不超過10家,超過兩億美元的公司也只有泰景一家,如果泰景算是大陸公司的話。 其實衡量一個地區集成電水平,除了整個營業額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有多少家年營業額突破五億美元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只有營業額達到或突破5億美元,中國集成電路才會上一個新臺階,包括設計水平、營運水平,也才會帶出一大批真正經過市場檢驗的合格人才,老杳相信即使政府不改變目前的資金支持策略,未來 3-5年大陸也肯定會出現5億美元公司,不過如果政府IPO向微電子企業傾斜,這一時間肯定會提前。 如果政府鼓勵更多的微電子企業IPO,集成電路界會出現更多的億萬富翁,會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加盟,也會吸引更多的海外優秀人才回歸,其實并不是每一名優秀的工程師都適合創業,現在每年國家為海外留學人員提供大筆創業資金并不是提高本土微電子水平的最佳手段,相反老杳倒認為經過本土市場錘煉的企業家才更適合創業,因為他們對市場更了解,對于海外的優秀人才,只要本土微電子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有了股票期權和高工資的待遇相信回歸并不困難。 一句話,政府每年的大筆經費或資金支持無助于真正人才的回歸,也無助于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盟微電子行業,除了自身的努力,政府向微電子行業IPO也許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最佳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