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業邦 “美國市場,我們是一定要進的”。 這是大約2年前,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對美國動力電池市場的表態。 從目前的情況看,全球最大動力電池供應商正在接近于實現這個目標——大約兩周前,寧德時代已經確定通過技術授權模式,向美國通用汽車輸出磷酸鐵鋰電池技術(LFP)。 在2023年2月,寧德時代已經與另一家美國汽車巨頭福特汽車達成了有關LFP動力電池技術的授權合作。 此前,北美的動力電池生產掌握在韓國、日本的電池巨頭手中。 有數據顯示,LG、三星SDI、SK on以及松下主導了北美動力電池市場,并與通用和福特達成了深度合作。 但到目前為止,這些日韓企業均采用三元鋰電技術路線(NCM)。 最早要在2026年,包括LG、SK on在內的企業才能向市場供應LFP電池。 根據獨立研究機構Adamas Intelligence創始人瑞恩•卡斯蒂盧(Ryan Castilloux)的說法,LFP電池正在電池行業掀起第二次浪潮,目前這一浪潮正從東方向西方移動。 福特、通用汽車先后和寧德時代合作,證明了“第二次浪潮”的確正在發生。 LFP突然逆轉 僅從中國市場的角度看,2020年是一個關鍵的分水嶺。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當年在全部大約65.9GWh的出貨量中,NCM電池出貨量34.8GWh,同比下降34.4%;LFP電池出貨量30.8GWh,同比增長49.2%。 不難發現,NCM電池依然占據了出貨量的一多半,但出貨量不增反跌。 在這之前,中國跟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基本保持一致,即NCM電池是市場主流。 但LFP電池已經無法阻擋。 到了2023年,根據GGII(高工產業研究院)的數據,LFP動力電池出貨量占比首次超過70%。 LFP電池以磷酸鐵鋰為正極材料,其顯著特點是無需大量使用鎳和鈷等稀有金屬。 由于磷、鐵不像鎳和鈷那樣稀缺,所以價格便宜。 一般而言,LFP電池的制造成本可以比NCM電池低一半,甚至三分之二。 這對講究規模效應的汽車產業來說,彌足珍貴。 考慮到動力電池往往占到了一臺電動車40%左右的成本,車企在尋求降本時更青睞LFP電池,也就不難理解了。 另外,LFP電池能量密度低、低溫性能差的特點,也在最近幾年有所提升,而且其安全性能優勢也日益凸顯。 因為磷酸鐵鋰電池材料即使在高溫或過充電時,也不會形成強氧化物質,所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不僅僅是車企,消費者對LFP電池的態度也開始轉變。 “續航焦慮”曾經讓電動車用戶把續航里程更高的NCM電池視為首選。 但現在人們意識到,NCM電池的高成本,以及安全性能劣勢,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在續航方面的優勢。 而且隨著對電動車認知的提升,尤其是用車場景的細分化,人們也發現LFP電池盡管續航里程短,但已經足夠日常使用。 以寧德時代發布的全球首款支持4C充電的LFP電池“神行超充電池”為例,其已經可以實現充電10分鐘,恢復續航里程400公里的水平。 車企押注LFP 2020年初,比亞迪首次推出被命名為“刀片電池”的LFP產品。 刀片電池大幅提升了能量密度,據稱能夠把續航里程增加到600公里以上。 根據比亞迪的說法,“全球所有能叫上名字的車企都來尋求合作”。 另一個標志性事件則是特斯拉采用LFP電池。 特斯拉曾經是NCM電池的忠實支持者,但早在2021年2月,埃隆·馬斯克就暗示要在部分車型中搭載LFP電池,并確認了和寧德時代的合作。 在當年7月的財報發布會上,馬斯克更是表示,未來三分之二的特斯拉車將使用LFP電池。 他表示自己更喜歡LFP電池,因為可以充電到 100%,而NCM鋰電池只建議充到 90%。 通用汽車的最新計劃是,2025年推出一款基于Ultium平臺(奧特能)的Bolt電動車。 這家北美汽車巨頭稱,這將是北美第一款采用LFP電池的電動車。 根據通用汽車CFO保羅·雅各布森(Paul Jacobson)的說法,引入LFP電池將節省數十億美元。 北美汽車巨頭的一個普遍想法是,高昂的電池成本已經阻礙了電動車的普及,并造成巨大財務負擔。 2023 年,通用賣出了 618.6 萬臺乘用車,其中電動車僅為 7.5 萬臺。 有數據顯示,通用因電動車庫存虧損達17億美元。 另外,通用在去年還出現了電池供應商產能問題,質量問題等各種難題。 這可能正是通用汽車尋求和寧德時代合作的原因之一。 福特汽車的情況也類似。 福特去年在美國銷量達到199.59萬臺,但電動部門Model e僅銷售11.6萬臺,卻虧損47億美元。 福特預計,2024年預計虧損還將擴大,可能高達在50億-55億美元。 據了解,純電動車型的研發占福特汽車資本支出的40%。 福特管理層對虧損的判斷是,美國本土消費者不愿接受高價電動汽車。 由此,福特決定推遲和SK On合作建設的第二家電池工廠。 日韓電池商生意被搶 不僅僅是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等大廠在北美布局LFP電池,一些初創公司也瞄準了這個市場。 根據睿獸分析的數據,已經完成4輪融資的電池獨角獸“Our Next Energy”在去年年中宣布,該公司將在密歇根州生產LFP電池。 另外,該公司還投資16億美元建設了一個新工廠。 這家已經從投資者處籌集了超過3.9億美元的公司表示,計劃在2027年為20萬臺電動汽車提供LFP電池。 Our Next Energy的投資者大牌云集,包括寶馬戰略投資機構,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突破能源基金,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淡馬錫,等等。 美國電池初創企業 Kore Power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了一家工廠,生產LFP電池產品。 這些企業都瞄準了一個市場空檔——在2022年,美國搭載LFP電池的車輛占比僅為9%,2021年甚至為零。 咨詢機構Adamas Intelligence的數據是,目前在北美布局的電池產能中,LFP電池比例不超過20%。 但該機構預計,到2035年左右,美國LFP電池份額將提高至接近30%。 這為電池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研究機構Wood Mackenzie的數據也顯示,成本和安全性能將是電池供應商贏得訂單的首要因素。 基于此,LFP有望在未來10年內,超過NCM電池成為占據主導地位的儲能產品,并逐步在電動車領域成為主流。 對于中國電池供應商來說,如果寧德時代和福特、通用的技術授權模式成功跑通,則意味著兩家車企不受IRA的影響,從而獲得美國對于電動車的補貼。 特斯拉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具有可行性。 比如在2023年6月,特斯拉稱每臺新Model 3在美國都有資格獲得7500美元的稅收減免。 這可能跟IRA對于供應鏈的解釋有關,即補貼取決于車輛的最終組裝地點、電池組件和礦物來源以及電動汽車購買者的收入等因素。 在寧德時代完全不擁有工廠所有權的情況下,通用和福特推進的技術授權模式獲得聯邦稅收抵免應無懸念。 這樁合作能夠從兩個方面為寧德時代帶來收益,一是搭建生產線的費用;二是按照電池產量收取專利費用。 但對韓國電池供應商來說,雖然其已經宣布了LFP電池的投產時間節點,但其能否獨立建立供應鏈仍然有較大不確定性。 以SK on為例,其在石墨等材料方面依然需要從中國進口。 今年年初,LG新能源與龍蟠科技簽署協議,約定后者從今年開始的未來4年內向其供應16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 日本倒是擁有三菱化學、旭化成等產業鏈,但多集中在日本國內,在北美形成配套也要到2026年。 而且在規模效應、技術創新、產業鏈配套等多個方面,日韓企業均存在短板。 隨著寧德時代通過技術授權方式合作通用,之前和通用汽車合作的LG新能源的業務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韓國電池研究機構SNE research表示,作為通用汽車的主要電池供應商,LG新能源的北美市場業務將遭遇一定的挑戰。 按照計劃,LG新能源將會在2026年向通用提供LFP電池,其目標是該款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比寧德時代提供給特斯拉Model 3的電池高20%。 巧合的是,寧德時代和通用、福特合作的電池工廠,基本也是在2026年投產。 從目前情況看,隨著通用、福特等主流車企轉向LFP電池,更激烈的競爭將會在北美市場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