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一代跨入美國高校 中國留學生面貌悄然改變 綜合新聞 1990年年底出生的高子彥如今已經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大一的一名學生了。初二那年,受到身邊有人高中畢業考上哈佛大學的觸動,他從那個時候就決定到美國讀大學。 那一年,他就讀的深圳中學一千名畢業生中,有60人最后到國外讀大學本科。 高子彥認為還是要在本科的時候出來讀書,“如果讀研究生出來,就已經錯過自身最佳的一段發展時期,就會很難融入這邊的社會。” 高子彥現在哥大參加了一個“全球中國聯接”(GCC)的組織,這個組織由哥大一幫本科生發起,聯合美、英、法、加等國的43所高校,其中也有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名校,致力于在中國與國際社會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組織核心管理層絕大部分由哥大本科生組成,其中既有美國本土學生,也有中國學生。 高子彥現在其中外聯部門擔任職務,他說,研究生在這類社團活動相對較少,只有在本科生才有時間和心情去做一些這樣的事情。對于未來,他還充滿期待,他告訴記者他可能會選擇政治學和人類學方向。 曾幾何時,中國高校中刮起一股“寄托”風,大學畢業,考GRE(GMAT)考托福,申請獎學金出國讀書,成為他們改變自己人生的一條路。誠然,這條“寄托”美國夢色彩的異國考學之路,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所以才會有最近美國耶魯畢業生張磊向耶魯大學捐888萬美元的感恩之舉。 但是,近些年來,祖國的迅速發展,卻讓一些身在美國尋夢的人變得迷茫,并非土生土長的他們難以真正融入當地主流圈內,祖國的迅速發展又讓海歸后跟不上節奏,望著風生水起的國內,聽著李開復喊著“再不回中國就來不及了”,留學海外學子普遍面臨進退維谷的局面。 與此同時,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緊缺的問題,也成為中國新富階層為下一代選擇更優教育資源另辟蹊徑的理由。畢竟清華北大不是誰都能上的,而美國很多高校全球排名都高于這兩所學校。 “今后幾年,將有更多中國學生到美國讀本科!痹诮邮苡浾卟稍L時,美國賽伯樂國際教育公司的國際教育總監喬伊斯?米歇爾這樣告訴記者。 在少數人選擇這條路的時候,真正阻礙中國孩子走出國門步伐的阻力更多來自家庭的實力。按照高子彥介紹,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一年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等相加總計接近六萬美元,四年就要二十多萬美元。 “但是中國這些年崛起的新富階層,完全有能力去負擔這筆費用。”在米歇爾看來,這個被她稱作是中國新一代的中產階層,正在變得越來越龐大,更多中國家庭有能力承擔子女留學費用。 喬伊斯?米歇爾最近正準備在中國出一本新書,名字就叫《到美國求學的中國學生》,指導中國學生如何入學美國高校讀本科。她甚至建議家長們從高中就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不久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向美國輸出的本科生數量正迅速增長。報告顯示,2008—2009學年美國高校錄取的留學生中,中國向美國輸出2.6萬名本科生和5.7萬名研究生。而比較5年之前,本科生與研究生分別為8000人與5.1萬人。 隨著中國90后一代跨入美國大學校園,相比較過去中國在美留學生多是理工科類研究生,中國學生在美國的面貌正在發生重大改變。 |
基本都是富二代,權二代。 ![]() |
海外80后留學生一代和國內的80后群體間十大差別 一。學歷和語言能力。 國內80后:中國的大學除了那幾所有名氣的之外,其他的都基本在混,四年本科根本什么都沒有學到。有些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大學生,父母要準備好幾萬的大學學費來供養一個大學生,結果等到這個孩子畢業,可能工作2,3年才能賺到父母為他們所投資的錢。外語能力估計如果不是上進的學生,無論是日語系還是英文系都沒用,還是需要自己的努力,主要也沒有什么環境;上一個外教的培訓班更是要花更多的銀子。 一個四年的本科學歷==父母辛苦工作的幾萬塊 外教培訓班==上千的鈔票來墊背 國內大學==嚴進,寬出,混日子。 國外80后:國外的大學教育制度放松之余也很嚴格,想要輕松拿到畢業證書不是那么容易,中國孩子更要加倍努力。另外,國外對學生要求全面綜合性,這一點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很有幫助。國外的外語環境很鍛煉一個人,而且,一個人說3種以上的語言很普通,還有人說5種以上。 一個四年的本科學歷與父母的錢成正比 國外大學==寬進,嚴出,提著腦袋拼命。 二?陬^禪。 國內80后:TMD.TNND。 國外80后: Shit...What the Hell..。 三。婚姻。 國內80后: 畢業,工作,結婚,生孩子,發愁,下崗,吵架,離婚。 國外80后: 讀書,畢業;畢業,讀書;實習,工作,賺錢;在充電,讀master;玩曖昧,不戀愛。 四。朋友。 國內80后:從小學,中學,高中,大學中篩選出來的好朋友,保留直到參加工作,還是死黨。 國外80后:從小學,中學,高中,大學中曬學出來的好朋友,保留直到出國留學;后來的朋友是國外結識的死黨,但,國外的好朋友很難交到。國內的好朋友,不知不覺中已經有了一種無形的隔墻,心中不是滋味。 五。話題。 國內80后: 換工作,升職,換男女朋友,錢少,想出國,最愛說的話是'我老公/老婆,我兒子/女兒'怎么樣怎么樣。 國外80后: 換工作,找經驗,讀master, 讀PH.D,讀書如何貸款,獎學金,沒錢,想回國,最愛說的話是,我又分手了(第N此了),回國相親,回國工作,拿國外身份,定居。 六。健康。 國內80后: 生病在家休息,有父母照顧,有男女朋友安慰,不愿意去醫院,最愛生病(不用去上學和工作)。 國外80后: 生病不敢休息,沒有人管,想去醫院沒錢。不愛生病(不能上課和打工,沒錢了) 七。愛情。 國內80后: 有錢的找N個玩伴,然后結婚;沒錢的也找N個玩伴,然后分手。正常的都談情說愛后就結婚了。沒玩夠的繼續風花雪月。 國外80后: 有錢沒錢都玩曖昧,不談愛情。愛別人太麻煩,付出感情太辛苦。正常都談情說愛后就分手了,繼續無休止的風花雪月,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彼此的將來在哪里? 搭伴解悶的很多,順便解決生理問題。 八。父母。 國內80后: 啃老族越來越多,結婚找父母要房子,車子;婚后把孩子扔給父母省事。 國外80后: 啃老族也很多,自力更生獨立的更多。陌生的環境和人文造就了我們的堅強,任何事情都不愛跟父母說,自己解決,除了要錢的時候。沒有人管的日子,其實想念在父母身邊撒嬌,任性的作個孩子。我們本來就是不愿意長大的80后。 九。未來。 國內80后: 過一天算一天,有錢沒錢都能活,都要開心,別給自己找不痛快,比我差的多的是。 國外80后: 過一天煩一天,什么時候是一個頭。不敢想未來,每天都很無奈,迷茫的過日子,打工--學校---家,就是三點一線,我這是為了什么呢? 回國還不甘心。為了國外的身份,學歷而等待,而忍受,而堅持。 十。性格特點。 國內80后: 自私,任性,無奈,常把郁悶放在嘴邊,依賴性,靠關系,靠父母,勢力,崇拜名牌 國外80后: 沉默寡言,高傲,獨立,自私,每天也郁悶, 靠自己,崇拜名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