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rendForce集邦咨詢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研究,固態電池為具備商業化潛力的下一代電池技術,歐美等全球廠商正致力于開發大規模生產技術,加速車用固態電池性能驗證。目前Factorial Energy、QuantumScape和SES AI等新興企業開發半固態、準固態電池已進入樣品交付和中試樣品驗證階段,預估最快于2026年左右將逐步量產第一代產品。 2010年代中期法國業者Blue Solutions率先在歐洲將聚合物固態電池推向商業化,但主要應用面向為電動大巴和港口送貨車等商用車,在面向大眾市場的乘用車領域并未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除了Blue Solutions,至今未有歐美廠商推出使用固態電池的量產車型。 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統計,截止2024年底,QS、Solid Power、SES、Factorial Energy、Adden Energy、Basquevolt等17家歐美固態電池企業融資總額已突破42億美元。近年在美國能源部(DOE)、歐盟Horizon Europe等電池相關項目計劃資助下,推進歐美固態電池技術研發進展,部分廠商已將研發成果擴大到中試規模,并與整車廠商合作進行裝車測試。如美國的Factorial Energy已交付樣品給Stellantis(斯特蘭蒂斯)和Mercedes-Benz(梅賽德斯-奔馳)等客戶,進行原型車輛道路測試。 ![]() TrendForce集邦咨詢指出,固態電池具備較優越的安全性和較高能量密度,歐美業者鎖定聚合物或氧化物固態電解質為主的技術路線,正加速朝向中試推進,處于技術驗證至量產轉型的關鍵期。然而,預期廠商在固態電池商業化初期仍會面臨多項挑戰,包括產能擴充、生產成本控制和供應鏈建立。此外,由于性能符合車用標準的全固態電池有多項技術瓶頸待突破,尚未實現量產,含有少量液態電解質的半固態、準固態電池方案,將成為歐美企業的過渡選項。 |